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女生耽美 > 诗酒趁年华 > 诗酒趁年华 第161节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诗酒趁年华!

————————————————————————————————

姜氏正在看衣服,给颜神佑及笄礼上穿的衣服。

颜希真比颜神佑大几个月,已举行了及笄之礼。只是当时颜肃之在忙着肃清本州,姜氏又要生孩子又要坐月子,家里离不开人,就算不管州府的事儿,颜神佑都得留下来看家。二房就都没有出席。

四房这里,颜渊之是朝廷命官,非奉命又或者有紧急事务,不得离境。故而只有郁氏抽了个空回京一趟,又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这便提醒了姜氏,得抓紧时间收拾她闺女的成年礼了。衣料、首饰姜氏早就准备好了,还托了郁氏从京里抓几个好裁缝过来给颜神佑做衣服——里外全新的三套。每套又有对应之首饰。

如今做好了,姜氏见他们来了,笑吟吟地道:“你们的腿可真长,正好,来试试看?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颜肃之道:“齐王薨了。”

“什么?”

颜神佑知道的,给颜希真准备及笄时的礼物时,姜氏还跟她说,招娣姐妹和颜希真是一样的,到时候要一样的对待才好。这会儿招娣就成了望门寡,姜氏快要气疯了。所谓通家之好,能放你家小男生跟我家小女生一起玩耍的,这情份自然非同一般。唐家女婿被搞死了,姜氏如何能不生气?

“怎么能这样?!”姜氏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招娣可怎么办呢?这心里不定得难受成什么样子了!”

颜神佑道:“只要唐伯父能忍这一时之气,于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只怕……这口气委实难咽。”

姜氏道:“那也得咽了。”心想,招娣再说给谁好呢?要不,就给招娣做一回媒?将她说给自己娘家侄子也没什么不好。

颜肃之道:“只是说与你知道,对了,丫头,城里还有空宅子么?给你唐伯父家留一处。”

颜神佑点头道:“有的。”既然已经打着可能会乱、闭门自保的主意,自然要有亲友团的住处的。

颜肃之道:“我给他写封信,要是觉得气闷,不妨过来散散心。”

姜氏道:“合该如此。或者,让他们家寻个机会,叫招娣带她兄弟过来散散心。”

颜神佑心里咯噔一下,心道,这是怀疑虞喆要对唐家下手么?颜肃之道:“好。”

衣服也不试了,这就去信到京里,隐讳地让唐仪小心,又让唐仪将儿女送来昂州,权作“散心”。

信刚送走不过两日,楚氏那里便来了消息。楚氏依旧在自家坞堡里养病,估摸着就是不想见那个水货太后。既然病了,就不好到处走,颜神佑的及笈礼,楚氏就不能过来参加了。楚氏只得自坞堡里发来了贺信,又赐下数套首饰。道是颜神佑既然已经长大了,那就好好打扮起来吧。

颜神佑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财。她于钱财上现在眼界更是开阔,并不甚在意这些价值不菲的首饰,她比较关心的是楚氏传来的消息——据说,齐王真的是失足从三级台阶上跌落下来,然后折断脖子死掉的!

事情就是这么寸!齐王跌倒跌出了新姿势,故意都摆不出来的角度,他脚下一滑,三层台阶加起来不到两尺的高度,愣把自己给摔死了。

颜神佑:“=皿=!”

楚氏既然这么说,自然是有那么一点把握的了。

颜神佑放了一回心,如果只是意外。哪怕虞喆有点什么芥蒂,现在齐王死了,他对唐仪的意见都要小很多。而且唐仪几乎是他最亲近的人了,有水货们没错,可惜水货们不顶用,唐表兄对虞喆来说还是不可替代的。

不料唐仪随后来信,道大长公主心情不好,已经带着孙子孙女到封地上散心了——已经动身了。就不过来昂州了,太远,大长公主也上了年纪了,就在封地上住下吧。

信中还说,唐仪已经给子女们都改了名字了,招娣名萱,次女名菁,三女名蔓,儿子名茵。跟颜肃之说话也没什么好藏的,唐仪就说,听说野草命大,烧且不尽,希望儿女们命够硬才好。中二病做了爹,终于有了担心儿女的一天。

颜神佑就不明白了,照说大长公主与唐仪在宫里的消息只会比楚氏更灵通,如果齐王不是虞喆搞死的,这二位为什么匆匆忙忙的,就把孩子给打包过来。大长公主还特别不放心地自己送过来了呢?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散心?还散心散到把孩子的名字都改掉了?内里必有缘故!

缘故自然是有的,只是不好就这么写在信里,怕落下了痕迹。大长公主正在车上抱着她爹当年赐给她的铁劵丹书,在那儿破口大骂:“阿爹你怎么走得那么早呀!你也不张开眼看看!那小畜牲不过是没来得及下手罢了!二郎去了之后,我也不信,使人打听,是失足不假。可你知道我们家大郎发现了什么?小畜牲使人在二郎惯骑的马上坐了手脚,便是不失足,他也活不长啦!作孽哦!我那兄弟,自己就……现在报应到他儿子们身上喽!”

畜牲长贱人短地骂了好一阵儿,又将水太后狠狠骂了一通:“呸!小妇出身,就是眼皮子浅!忘了舔我鞋时的贱样儿了!给老娘摆起谱儿来了!”

哦,这才是大长公主气哼哼离京的主因呢。只是死一个齐王,大长公主该留在京时跟虞喆好好说道说道的。千不该万不该,水太后自以已做了太后,从此可高枕无忧,待大长公主便更不客气了。似水太后这等人,便会有这么个阴暗心理。当初为了往上爬,巴结别人的时候有多么卑微,翻身之后欺负起人来就有多么地狠。

可大长公主不是别人,那是先帝都要怕的女壮士,跟她摆谱?要她叩拜?还要对她训话?滚你的蛋去吧!大长公主跑到高祖庙里大哭一场,再往先帝坟前指天咒地。一抹脸,带着孙子孙女儿就跑路了!

坑爹的是李昭仪,哦,现在是齐王太妃了,有样学样,跟着她跑到了先帝坟前,往享殿柱子上一撞。没撞死,可也够吸引眼球的了,齐王太妃撞晕了,被搬到了宫里。又往太后殿前去上吊,还叫她吊成了。好歹也是宫里混了很久的,门路也有些。她也狠,太后的寝殿她是摸不进去的,就往宫门上一挂!

谁一大清早听到一声尖叫,出去看时看到一个舌头拖了老长的吊死鬼正对门挂着,她都得害怕。水太后连夜搬家,都不敢在新粉饰过的屋里住了。

赵王母子又来凑热闹,赵王太妃哭着要去给先帝守陵。赵王跟着哭,也要跟着去。

京里现在大概已经反了营了,虞喆的御案上又得摆上不知道多少弹章了。

————————————————————————————————

直到半个月后,又收到唐仪第二封信,这是托楚氏给捎来的信,里面提到了他查的事情,提到了大长公主的不开心。颜肃之一家看了信,对这个小皇帝的评价又降一档。如果说搞死齐王也算是意料之中的话,那么放任水太后这么得罪人,真是在作死。按礼法,大长公主是该对太后礼貌一些的,问题是这个大长公主不是一般的人!是在辈份、资历上唯一能够压一压五王的人!这么惹她,真的好吗?

如果虞喆现在对国家的掌控力如先帝一般,这么干就干了,至少能撑到他们认识到做法的不对,有时间改正错误。现在外面五王就等着个借口好造反,人民群众已经打响了第一枪,亲弟弟的死虞喆又是第一嫌疑人,这个时候再放任太后对大长公主无礼——亲,你快醒醒啊!

颜肃之道:“得了,今年的租赋还是如期解到京里罢,我亲自入京一趟,探探底。旁的事,再议罢。”

颜神佑道:“也是,如今京里的情势略不安,”

姜氏才想起来,对颜神佑道:“你的及笄礼,我与你阿爹都离不开昂州了,你也只好在昂州办了呢。”

颜神佑奇道:“这又从何说起?本来父母是礼仪主人,自然是阿爹阿娘在哪里,我便在哪里了。”

姜氏叹道:“你怎么这般不上心?在昂州,如何请得合适的正宾?”

颜神佑笑道:“昂州难道没人了……”说到最后笑也敛了,声也敛了,昂州似乎,还真没有特别合适的人呀!本来就是个地广人稀之处,也未见有什么大贤,大贤的老婆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大贤都难得了,有名的女人就更难得了。

全昂州颜肃之的官儿最大,连个平级都找不到。要按照风俗,请个当地德高望重的世族老夫人也可以呀,归义最有名望的土著就是卢湛了。请殷氏?颜家上下就没一个乐意的。

颜肃之将手一摆,无赖地道:“还有些时日,真个不行,想办法看看李先生那里……”

姜氏道:“别乱说,李先生多大年纪了?娘子年纪能小了么?”

颜神佑不在乎地道:“本地难道没有仕女么?纵没有,讲道理的老人家总有那么几个罢?断没有为了我这一件事情,往京里抓人的道理。就这昂州拣看得上眼的老人家,请了来得了。”

姜氏十分不情愿,婚事上折在昂州就算了,这及笄礼总是想办得好一点的。现在连个像样儿的正宾都没有请得来,姜氏瞪了颜肃之一眼。却不知颜肃之是老婆也怕、闺女也怕的,脑袋一缩,由你们俩对掐。

姜氏拗不过颜神佑,便对颜肃之道:“那就郎君去择人来请。要五福俱全的,必得高寿,要名声好的。”

她说一句,颜肃之答应一句,答应完了,跑去办理。最后选了一个位永安郡的强人,老太太今年八十六了,儿孙满堂。家里是开矿的,大家懂的,矿区的民风,比山民还要狠着些儿,老太太至今走路不用扶杖。如果她拿着拐杖,一定是用来揍人的!身体棒棒哒~

颜肃之在永安郡清理的时候,老太太特别识时务,主动要求合作,真是个相当给力的老人家。就为这,颜肃之同意她不用强制到新城买房,离了永安到新城来住。

只不过,颜肃之的邀请发过去之后,老太太又打申请,请求在新城能买两处宅子,颜肃之自然是同意了。赞者是密林郡的年高妇人,摈者出自桑亭、确切地说是出自泉安。又有执事等,无不取自昂州各地。执事三,颜神佑指定了至今犹记得的阿花小姑娘担当其一。

丁号听了,特意跑去李老先生面前问道:“这人选得,如何?”

李老先生阴着脸道:“只可怜一个结巴,做不得赞礼。”

赞礼就是主持人,丁号一个前结巴现嗑巴,嗑巴得狠时还要犯一个结巴,显然是不合适的。

丁号的脸,僵了。

☆、139·变态成年啦

齐王薨逝这么一件事情,其影响是颇为深远的。这让许多人对于虞喆的人品和能力产生了莫大的怀疑,同时对于水太后这个女人及其家族都充满了厌恶之情。对水货们的感观尤其差——真是三观不合呀!

在世家眼里,小皇帝在做太子的时候虽然有时候也有点二,总的来说肯读书,对士人礼貌有加,有错了就会改,还挺听师傅们的话。虽不是极好极好的,比起先帝也算合格了。可只要跟水货一沾上边儿的事情,他就不得不犯一回糊涂,这就让人难以忍耐了。

是,那是虞喆的亲妈亲舅家,哪怕是皇帝,九五至尊,再铁面无私,也不能不顾亲情。大家是理解了,可是以不能接受呀!不能因为你是皇帝,所以你妈你舅家做人才能事儿大家都要忍。要真是必须忍,就不会有什么“天命将军”了,这天下也轮不到姓虞的来坐庄。打从有了皇帝开始,这都换了八、九、十来家了,真以为这御座就长你屁股下面了吗?

似颜肃之这等与齐王、大长公主有着比较近的间接关系的人,其气愤自然不在话下。哪怕是笼起袖子来看热闹的人,也觉得快要看不下去了。尤其是大长公主,泼妇是泼妇,可是对虞喆他爹、对虞喆,那是实打实的有功,尤其是对虞喆,帮着他扛了五王,这功劳委实不小。水太后就敢这样踩人家,换个对虞喆没有大功的人,还不得被这个水货给踩死?

大家都不吱声,那不是没意见,是都攒着劲儿呢。

像颜肃之,明面儿上看着,租赋也比去年缴得多了,秋收过后还要亲自入京,看起来是一颗红心向太阳是吧?手上却做着别样的准备,不然他干嘛同意闺女的意见,连及笄之礼用的都全部是昂州本地之人?干嘛要准备好了接收流民,却根本不跟虞喆提要注意天下局势这一茬儿?

就是不信任,不相信跟你说了,你能识这个好,有能力应付这事儿。能让一个接受过正统教育,也算是心怀天下的读书人的颜肃之这么干,可见对虞喆已经没啥信心了。与其跟他说了,他不信,把自己给调走,还不如想办法呆在昂州,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呢。

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对于世家来说,换皇帝是件大事,但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们早已习惯了稳坐在自家坞堡之内,笑看风云变幻,瞅准了时机,好投机倒把一回。楚氏、蒋氏等人称病,至今未回京里,真的只是因为不想见水太后么?楚丰何以到了现在还没将家眷搬取入京?

这些都是心里有数的人。

哪怕本来就在京里的,也未尝没有“我是世家我怕谁,我等五王入京来”这种想法。五王入京也不同于当年的丙寅之乱,肯定会比较有秩序。他们倒是不怎么怕的。

各人都有各人的主意,偏偏表面看上去却是风平浪静。除了御史们上表,借着这个机会,将水太后狠狠“谏”了一回,顺带将虞喆也给“谏”了一次,丞相等人与虞喆作了一次长谈。说的话是有点狠,直接问虞喆是不是只想抱着天下跟水家人过。实质的行动,并没有。

虞喆也觉得晦气,他亲姑妈没因为齐王的死而出京,反被他亲妈给逼出了京。还是那句话,这个大长公主跟别的公主她不一样,不是说踩就能踩的。虞喆顶着御史们的唾沫星子,跟太后做了一次长谈。

太后还不明白:“这有甚么?你想做的事情,不是都做成了么?还有什么好忌讳的?”她还就真是这么想的。太后不是一个不小心的人,在先帝的后宫里混,那得歪长着七八十个心眼儿才够用。现在之所以放肆了起来,乃是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

阿嘞?

虞喆头疼了:“我想要一物,东西来了,可我钱也付了呀!阿娘你只看到我拿到东西了,没看到我付的钱了吗?”算了,跟她说不明白这些,那就说点显而易见的,“宗正枝属已远,我亲近的长辈只有这么几个啦!五王名为叔王,其实离反王也不远了!到时候,还有哪个长辈能在名义资历上压一压五王?阿娘能么?他们也姓虞,哄骗了不少士人追随!一朝发难,我纵有大义名份,也要为难。”

太后:“……”还真忘了有这一出呀!她以为五王是反王,朝廷号令一去,又有统兵大将,自然是朝发夕至,乱军可平的。现在听虞喆一说平乱也点困难,这才有点慌了,问道:“那要怎么办?”

虞喆道:“她气消了,自然是会回来的。阿娘,姑母回来之后,可别再惹她了!

水太后一向识时务,点头答应了。至于御史说的逼死太妃这种事情,母子俩都没提。提也没有用,人都死了,难道要认了是自己做的?别说不是自己做的,就算真是自己的手,那也不能认!

于是虞喆又一天一封信的发给大长公主,请求这位姑妈快早回来吧。又将唐仪召了来,解释了真不是他害死齐王的。唐仪一张阎王脸:“我女婿可是死了。”虞喆又给他保证:还没结婚的,没关系,招娣也不要难过了,不会守寡,想改嫁就改嫁。

唐仪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中二病都对你失望了。无力地道:“陛下拿太后都没有办法了,我拿我阿娘又能有什么办法?”语气不无讽刺之意。

虞喆脸上一红:“我已说过太后了。”

唐仪冷笑道:“说过不止一回罢?罢了,我多这个嘴做什么?横竖你们总会有下回的。高祖灵前,您是怎么答应我阿娘的?转脸又弄了一个连皇帝都只能‘劝’的太后来!还叫她管事儿?”

虞喆道:“再不会了。”

唐仪一个字都不肯信。孝道摆在那里了,虞喆的亲人,真的少得可怜,亲弟弟亲叔叔不能信,姑妈又被他气走了,跟老婆中间又被亲妈掺了一堆的沙子——美人——也就剩个亲娘了。要说虞喆再不会惯着水太后了,唐仪是根本不会相信的。

你不讲仁义也就算了,有权谋也行呀。偏偏权谋也不行!懂权谋的人,无不有一颗坚毅冷静的心,从对水货们的态度上来看,虞喆是坚定地维护着舅家人,却永远无法冷静地发现这群水货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货色。

哪怕你什么都好,也不代表大家能够接受你养的狗得空就要往人头上蹿去排泄这种恶心事!

唐仪最后一次认真地劝虞喆道:“陛下知道,什么叫‘壮士解腕’么?”

虞喆犹豫地道:“不至于罢?”

谈话失败,真以为中二病有耐心吗?唐中二回家喝酒去了,也不跟他表弟说大家意见都很大这种事情了。只是写信,让颜肃之别太实在了。

————————————————————————————————

颜肃之接到信的时候,正在开会。州府开了个扩大会议,连颜渊之与山璞都过来了。

眼见小皇帝虽然不算在糊涂,但是水货拖后腿太严重,大乱又可期。颜神佑就向颜肃之正式提交了“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这次开会,就是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的。

颜神佑认为:“一座人筑起的城墙,比用砖石筑起的更坚固。坚城之外,还需有精兵,还须安民。”

提议得到了通过。

古工曹又汇报了昂州交通网的规划,大致估算了一下需要的人力物力,发现单今年是完不成的,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将大一点的聚居点与州府连成一片。颜肃之虽然着急,却也知道杀鸡取卵式地滥用民力是不行的,按捺下了心焦,点头通过了古工蓸的计划。

接下来一个重点,却是全境粮仓的问题。由于大家垦荒的积极性高涨,哪怕现在租税收得比以前少了很多,预计今年上缴的粮食还是会多出不少。这就需要新建大型的粮仓。具体的地点需要仔细考虑,主要是方便运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