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女生耽美 > 诗酒趁年华 > 诗酒趁年华 第174节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诗酒趁年华!

颜神佑还以为他知道阿婉领部族什么的了,不得不说:“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1】

周舅舅语塞,恨恨一甩袖。

周氏补刀道:“就是就是!能干一点怎么了?就是野人了么?看我这外甥女儿,能干不能干?是野人么?”

周舅舅原本打算放赖,说如果姜家要这么个野人做儿媳妇,他就要跟妹妹绝交的。现在被颜神佑拿话给堵住了,又被周氏补刀提醒,才想起来,面前这个软妹子壳子里住着一个变态。登时偃旗息鼓,对周氏道:“你好自为之!”

周氏当时拗不过儿子,又觉得阿婉也不错,事后想想,还是有遗憾的,她哥哥一反对,她未尝没有一点反悔的意思。只是话已说出,变更不得了,又跟哥哥怄气,这才显得特别坚决。

此时接口道:“我有甚不好的?我说与你,这个儿媳妇,我要定了!我看得就是比你准。”

周舅舅痛心疾首,明明在娘家的时候,这是个软糯的妹妹啊!怎么一旦嫁了人,一秒钟就变泼妇了呢?一定是姜家的问题!

周舅舅还没来得及说旁的,就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乃是姜戎使人来传话:“过年都小心些,方才又有急警,冀州乱民,反了!”

周氏笑开了,艾玛,反得太是时候了!怎么样,要乱了,我这儿媳妇真是实惠呀。过一时才想起来,什么?快要过年了有人造反?没毛病吧?

当然是没毛病了!被逼得快要过不下去了,不造反还怎么着呀?

这个时候,距离颜希真婚礼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年底,除了姜戎这样的职位没休假只能轮流值班之外,其他人都休息了,可不是个造反的好时候么?哪怕州郡有守军,在这个时节也是人心浮动的。

这回领头的是个小吏,比史九要有文化、有组织能力,趁着过年,大家年前都要采购年货、走亲访友,就是个串连而不显眼的好机会。串连得差不多了,年都不过了,先造反。

照史九那个速度,大年初一,正好翻身做主人,过一个肥年!

颜神佑:……这可真是个回归义的好时机!得赶紧回家跟亲爹商议,就是不知道八郎现在动身合不合适?招娣他们能这次一起带走么?

作者有话要说:【1】《隋书·列女传》——史臣曰:“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

简单翻译一下,大意就是:说起妇德很多人都以柔顺为先,其实那不过是中庸而已,并不是妇德真正的极致。真正的妇德,是有远见明事理(包括政治上的,因为这个列女传里,还有谯国夫人这位牛人)、有坚持、不屈从……这样的优秀女性,史不绝书。

编《隋书》的是唐代的魏征等人,这其实代表了正统有远见的士大夫的观点。中古时代,很长的时间里,对待女性还是相对开明的。不要将明清,尤其是清代对妇女的压迫当金科玉律了——明代秦良玉一女人还因军功封侯了呢,不止封侯,还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衔,正式职位是将军。

男人越无能的时候,才会越想着压迫女人。脑残通常想把正常人的智商拉到跟自己一样,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正常人。高考女状元多了,就说都是制度的错,是应试教育的错,好像千把年科举都不是应试教育一样。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是周舅舅的观点,认为女孩子就该老实一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要让女子落入尘埃,只是客观条件让女子没有更大的平台,在他们看来,女孩子还是老实一点好。哪怕平庸呢,总比没有能力却硬要出头办坏了事情强。但是遇到特殊的人物,比如小变态这样的,他们也会认命的。

所以文里,像卢慎、丁号这些人,才会没有当小变态是怪物,昂州的许多事务都让她参与也不以为意——只要她能拿得出匹配的能力来。

在中二夫妇这里,对女儿就是两种观点的综合,既希望她顺遂不用费心只管享福,也不会拼死阻止她有抱负。

☆、149·准备回去啦

又有人造反了!

晴天一道霹雳,就这么劈在了京城上空!

宫中极力压着消息,架不住消息灵通人士很多。虞喆对于宫廷的掌控力,不如先帝多矣。先帝虽然在私生活方面渣得令人发指,毕竟也是行伍里混过的,号令相当严明。虞喆在这方面就差得很多,也就是让宦官宫女怕他而已。

所以姜戎还是敢大胆往家里传消息,让家里人注意,别在这个时候过年过得太热闹了。所以唐仪也很豪放地往家里传消息、往他妈那里传消息、往他病友那里传消息。真是热闹得很!

抛开这两个人不提,宫里急使将柴丞相、楚丰、郁陶、蔡峰、颜孝之等重臣悉数召入宫中,明显的,这事儿不会小了。

一时之间,京中众说纷纭。

对于消息封锁的命令是否能够执行到位,是衡量一个皇帝控制力的很直观的一个表现。有的时候,不是不能传出去消息,而是不敢。譬如昂州,想要掩住颜神佑代打的消息。她周围的人或看好她的发展或惧其威势,不敢说、不想说,然后一力执行保密的命令,外人便得不到消息。

到了虞喆这里,在柴丞相匆忙提议:“消息不可泄漏,使中外震惊。”的时候,虞喆表示,他已经下了这样的命令了。事实上,宫外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了!

颜神佑赶回自己家的时候,颜肃之已经收到了唐仪的消息,见颜神佑行色匆匆,问道:“你也知道了?”

颜神佑道:“要说是冀州小吏的事情,在舅家便听说了,我便回来了。阿舅要家里收敛些,别热闹得太过。我对外婆说,此事必然是保密的,家里要只作不知,还要过得热热闹闹的,才好安定人心。”

颜肃之道:“正是如此,什么时候告诉我们了,我们再做出共体时艰的样子来。京城不能乱啊。”

颜神佑道:“阿爹,既然有这等乱子出来,消息恐怕是封不住的。恐怕过不了几日,消息便要传过来了。阿爹何妨以担心昂州为由,咱们早些回去呢?京城虽然城高水深,捣乱的人也不是没有啊,我总觉得不踏实。便是本家、亲友等处,也要请他们早早做好准备。实在不行,请他们往昂州去。”

颜肃之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这二年似这等小乱每年都有个三、五回,大事一年一回,年都过不安生啦!是要寻好退路啦。”

颜神佑道:“幸亏丁先生拦着,没往京城多运太多粮来。”

颜肃之严肃地道:“这是什么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朝廷若有倾覆之危,我等又岂能安稳?多输些粮草,能稳定得住局势,我也肯干的。”这就有点场面话了,他其实并不是那么乐意拿给朝廷祸害的。只是这个时候,若说出不肯给朝廷的话来,似乎有教坏女儿的嫌疑。

颜神佑讪讪地道:“只怕五王不肯。若说他们不想谋逆,我是不信的,五个里,至少得有那么一两个是想的。剩下的,只怕也不想朝廷好过了,朝廷好过了,他们就该难过了。想谋逆的,不将水搅浑,又如何能成功?眼下的朝廷,已经是个无底洞啦。”

颜肃之郁闷地道:“罢了,你去往本家去一回,估摸着他们已经知道了,不过,还是去说一声的好。”

还好,你没要再支援这个乱七八糟的朝廷。颜神佑答应了一声,又问:“不知道八郎怎么样了?”

颜肃之道:“没甚大碍,且又不是我说走,今天就能走的,保不齐还要过了正旦呢,到那时,他也该好啦。明日再往你唐伯父家去,让招娣姐儿几个都收拾了,随咱们一道走。”

颜神佑道:“要不要将阿兄也带走?”

颜肃之道:“这须问你阿婆了。三郎、五郎是必要带走了。”到了这个时候,颜肃之的脑子里自然而然就翻腾出了颜神佑那些报表来了。越想越觉得离烽烟四起不远了,能带走的亲戚,那是一定要多带走一些的。不能带走的,也要让他们有事往昂州去。

颜神佑道:“那我先跟阿娘说一声,再往本家去。”

颜肃之道:“你阿娘那里我去说,你早去早回。”

当下父女二人分头行事,颜肃之去看八郎,兼向姜氏说明情况。颜神佑直奔邰阳公府,彼时颜孝之已经入宫了,家里人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宫使来时,是立等颜孝之的,颜孝之就算知道了,也抽不出身来向楚氏报信儿。

————————————————————————————————

颜神佑的到来,解了楚氏的疑惑。楚氏听了,点头道:“冀州离京尚远,这个年还能粉饰太平。”

颜神佑心说,将来可就不一定了,对楚氏道:“出了这等事,阿爹也挂念起昂州来了,想早些回去呢。”

楚氏果断地道:“能早些回去最好。”

颜神佑又问:“昂州还缺了好些个人,虽然地界偏了些,却一样是朝廷的辖区,也是正经的官员。虽然补了好些,可是县令现在还缺了六个呢。您看?”

楚氏会道,对他道:“叫大郎随你们去罢。”

颜神佑知道楚氏听明白了,又试探地道:“那阿婆呢?”

楚氏微微一笑:“我们都是经过丙寅之乱的,自然有办的。你伯父是走不开的,舅公那里,也是走不开的,家眷自己也不能轻动。京城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出事。”

颜神佑一想,也对,这么远的距离,不打仗,只是跑,也得跑上一、两个月呢。沿途必然会有各种抵抗力量,拖得会更久。这还是照这次起事顺利的来算的,若是不顺利,搞不好几个月内就被扑灭了也说不定。

还是提醒了楚氏一句:“近来这些事情越发多,闹得越发大了。只怕情势要不大好,还有五王在一旁看着,阿婆在京里,还是小心为好。”

楚氏道:“我自有道理。你们到了昂州,第一要紧是兵马,第二是粮草。有流民入境,万不可一气放开了。呵呵,流民易安置,若有士人流落过去,用的时候可要甄别。”

颜神佑笑道:“这是自然的,只知吟风弄月的,想用也用不起来呀。”

楚氏冷冷地道:“谁与你说那个?他们要只是知道风花雪月就好啦!”

颜神佑身上一凉,觉得自己好像漏掉了什么……忽然心头闪过一个念头:“阿婆是说,争权?”这一点,她在昂州与阿婉讲到用人的时候已经若有所觉了。只是昂州实在太缺人了,更缺有文化的人,看到有文凭都想拐去当公务员。

楚氏满意地露出一个淡淡的笑来:“世卿世禄做得惯了,怎么肯低人一等呢?亡命士人,田产奴婢怕都要丢了,如何安置,要你阿爹思虑清楚!不要犯傻!”

颜神佑也回她一个相当神似的笑来:“为人作嫁?这等蠢事我们是不肯做的。”

楚氏欣慰地道:“正是如此。”作为一个眼光长远的人,楚氏自然看得出来,颜孝之虽在中枢,这个中枢已经千疮百孔。颜肃之虽在远州,这偏僻地界却是欣欣向荣。次子比长子的出息更大,但是与自己的关系也颇为冷淡。即使如此,终归是一家人,昂州发展得好,楚氏自然乐见,也不会吝啬于对颜肃之多加指点。并不像寻常内宅妇人,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自己喜欢的,便一力偏向,夺次子的资源令其输血给长子。

只是颜肃之这货,虽然是亲生的,对亲妈也够礼貌。骨子里还真带着些倔性,楚氏不好直接教训与他,却让感情不错的孙女儿代为转达。

颜神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对楚氏更是叹服。这位女士能在不利的环境下一气活到现在,得罪她的人都被她搞死了,并不是运气二字能概括的了。如此说来,女王大人讨厌水太后,那个老娘们估计也活不久了。

祖孙俩进行了一番亲切友好的交谈,颜神佑带着女王大人的告诫满意地回去汇报了。

————————————————————————————————

楚氏看着孙女儿的背影,也很满意。将来哪怕天下大乱,她家也不至于急急惶惶了。楚氏的心,比颜肃之父女都大。

思忖了这些时日,她已豁然开朗。能据一地以自守,如何不能进而谋取大位?这岂不是比依附于某一家朝廷来得更痛快么?虽则昂州又偏僻、人口又少,但是昂州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优势——离京城远。是的,离京远,就代表离未来厮杀的最激烈的主战场远,更有利于保存实力!

楚氏脸上一阵潮红,心头噗噗直跳。又坐了一阵儿,才缓缓起身,站到屋檐下,眯着眼睛看着远处房檐上的积雪。侍婢取了大氅来给她披上,楚氏一摆手,对她道:“去,往姚先生那里,取副卦来。”

自打姜氏弄了个算命先生,狠坑了三房一把之后,楚氏就安顿下来这个算命先生在家里住下了。平时也不用他什么,只有在比如给颜希真出嫁算个卦什么的时候,才用得到他。此时,楚氏却命人去取一卦筹来。

算卦的工具有好多种,当时用的是最简单的,这一回却非常复杂。

然而楚氏却又并不去卜卦,很有目的性的摆出一个卦相来。这是当年她要议婚前,她的父亲老楚太尉为她求签,求出来的卦相。彼时丙寅之乱才过,天下初定,楚家作为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的家族,自然是有能力下注的。

下给谁?

老楚太尉自然是看好的哀太子。不特是礼法,更因其在兄弟中居长。得的便是眼前的这一卦,大吉!算卦的乃是个有名的士人,解卦却是“无不利”、“得偿所愿”。

当时楚家人的心中,是冲着哀太子去的,自然是想要将楚家的血脉与皇家相融,不说共享天下,至少要做未来某任皇帝的舅家——以为这大吉便是此意。孰料却是阴差阳错,落到了颜启的碗里!

揭幕的那一刻,楚家上下的脸色真是相当的精彩。楚氏记得自己当时将所有带卦的东西都烧了,原本她的嫁妆里,也有这些个物件儿的,这会儿统统拿去烧掉。直到好些年后,她才能正视这些怪乱力神的东西——却不再相信了。

现在又翻了出来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光线渐渐暗了下来,楚氏还在坐在案前看着摆好的卦相,越看越觉得神奇。暗想:难道真的要应验了?

却不是应在夫上,而是应在子上!

楚氏的心情十分复杂。

也对啊,真是不改初衷!

至于这个子与她的关系好不好,又在其次了。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倔儿,不败其家。从脾气上看,她这三个儿子,唯有颜肃之更适合做开拓的事情。颜渊之平庸,颜孝之比颜渊之好些却又拘泥古板。似这两子之人,不说天下,便是京城,一抓也是一把的。倒是颜肃之这样的,还真是少见。楚氏始终认为,这世上能成大事者,必有不同寻常之处,并且——内心里一定有不太好的地方。

不够狡猾的人,是应付不来这许多事情的。

看来,真的是要应在他身上了呀!

楚氏苦笑一下,旋即收敛。这个卦可真是讽刺啊!难道她这一辈子,就是困在这一卦上了么?

【不不不,一定不是的!如果当时不堪受辱受了,直如尤家十二娘,我又如何得有今日?我的儿子都得被阿吴小妇害死,如何能有今日?我们母子,也只好如十二娘一般,等着兄长报仇罢了!今日一切,皆因自救!】

楚氏在傍晚的微光之中眯起了眼睛,眼神从迷惘转为坚定:“收起来罢,掌灯。”

————————————————————————————————

颜神佑根本不知道楚氏又摆了一卦,她赶回家里,正遇到颜肃之要出门。对颜肃之道:“阿爹要去哪里?”

颜肃之道:“唐家。”

颜神佑道:“阿爹且站一站呗,我给阿婆带了点话。”

颜肃之道:“什么话?”

颜神佑四下一看,都是自己人,颜肃之身边立的,是次后自玄衣里调来的勤务兵。说是干的勤杂的活儿,也算是半个学徒,跟在颜肃之身边,倒学了不少东西。便将楚氏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也不说自己的白话翻译,想来颜肃之自己能够悟到。

颜肃之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道:“我还后悔近来事多,来不及在京中寻摸些士人,现在看来,倒是幸事了。你去陪你阿娘,我去唐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