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女生耽美 > 诗酒趁年华 > 诗酒趁年华 第285节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诗酒趁年华!

漏下三刻,坊门已闭。连巡夜人的脚步都开始拖沓的时候,银环等人行动了。京城有数个城门,他们选择了西面,借着夜色悄悄地摸了过去。山民这边的风格就是打空袭,不多时,已经放倒了一片。在守军察觉出不对的时候,便有人在城中放火,一时锣声四起,京城一片混乱。

常恢治军颇严,西门之守军并不轻动。只是人总有私心,一听说自己新抢的宅子失火,值夜的校尉便有些魂不守舍,悄悄派人去救火,银环等人趁机打开了城门。

城门将开未开之时,银环便放出了信号弹。等李今与山璞等人赶到了,门也开了。

混战,这才开始。

————————————————————————————————

常恢在睡梦之中被惊醒!

阮梅占了皇宫居住,陆桥就抢了柴丞相府。常恢现在,住的是郁陶家里。郁陶家很大,等他接到消息套上盔甲,扳鞍上马要去宫城那里登高观察情势的时候,最先被坑的西门已经落到李今手里了。

山璞见西门已下,命人敲锣打鼓地大声喊:“丞相领兵,光复京城,尔等还要助贼吗?”除此之外,还有喊“阮贼谋逆,伤害士庶,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的。

正喊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一个穿着破烂长袍的人:“不要喊啦,快来,我知道常恢住哪儿,跟我走!”

山璞不认识他,李今却认识,这不是京中旧识的某人么?

带路党也出现了。抱着李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可算盼到你们来啦!对了,现在城里是常恢留守,叫他们喊常恢已经跑了!”

最坏不过带路党!

城外面,颜肃之坐镇,先放火把敖仓外围一个草料场给烧了。火光冲天,城外驻军手忙脚乱,不知道是救城里好,还是救城外好。京城重要,粮草难道就不重要了吗?这个时候,定力稍差一差的人,就得慌。反正,不能干等着,不管救哪一头儿,总得先行动!

于是兵分两路,副将领兵去草料场,主将率军去援救京师。

才列队出门儿,城墙的影子还没看到呢,暗地里落下一阵箭雨——被伏击了。

主将当机立断:“撤!”他听说过玄衣的大名,跟常恢交流交流就知道了,这些人最坏了,就喜欢搞夜袭!跟他们拼,那就是上当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人原就是四处征战的,也没个固定的窝,跑路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与他有一样想法的还有四门守将。常恢毕竟地位更高些,看得也更明白,不管怎么样,一箭不发就跑,在阮梅那里说不过去。至少,他得把京城烧上一烧。比如,至少把皇宫给烧了,不得他没法儿见阮梅。

这是个阴损的招数。皇宫不止是皇帝一家住的地方,还有宝库,以及更宝贵的典籍和档案等等。

一把火,宫殿没了,档案也烧去了大半。好在这会儿档案都是竹木简,烧得比纸张慢得多了。只有一条坏处,烧得慢,但是火很旺,扑救起来相当麻烦。城里又是一团糟,山璞见这样子不行,命人喊:“王师克复京城,良民百姓休要混乱!闭门休出!”

正喊着呢,京城百姓居然扛着扫把也出来参战了。李今与山璞开始还吓了一跳,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了。那位破衣烂衫的旧相识乐了:“京城久受朝廷恩泽,怎么会从贼呢?阮贼以为小恩小惠就能拉拢得了百姓了?嘿嘿。”

原来,阮梅与陆桥是比较倾向于提拔寒士的,这是一件好事。只不过他们忘了,治国一个系统工程。纵容士卒进城先劫掠的时候,就注定他们短时间内没办法搞定人心了。所谓杀完抢完就封刀……惯于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人,怎么可能这么轻易便收手?

抢惯了的,横惯了的人,怎么可能突然就有礼了起来呢?

是以封刀之后,杀戮是少了,可欺压并不曾少。闹得百姓也对他们有了意见,只是百姓的忍耐度很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反击就是了。现在有了打头的,那还不跟着一齐上么?

山璞和李今就目瞪口呆地看着一群扛着扫把的大叔大妈往前冲……

————————————————————————————————

颜肃之在外面也有点郁闷,这一点也不像是传说中阮梅的军队呀!怎么就全跑了呢?

因为主心骨不在呀!

能跑的,可不就都跑了吗?阮梅是造反起家的,中途还坑了一回老板,什么忠孝仁义都没办法拿出来说,指望他的手下有多么坚定的意志,想也不太可能。一见情势不妙,哪里还能再打得下去?

况且,打的又是突袭,黑夜里也辨不清敌我。远远的京城已经冒起火光,可见是保不住了。那还打什么?保存实力比较重要。

城里的常恢带人往外跑,李今和山璞也不敢狠拦,他们的目的是京城,而且京城现在乱成一锅粥,常恢还放了一把大火,他们得赶紧组织人手救火去。城外,颜肃之也面临了同样的情况,他比较郁闷的是,敖仓那边的火是他放的,现在他又得去救……

一直折腾到天亮,太阳升起,城里的火已经扑得差不多了,也是烧得差不多了。城外只好搞个隔离带,别让粮食也被烧没了,草料什么的,先除它烧吧……

李今对着烧得残缺不全的皇宫一套大哭,山璞忙着命人先宣传王师北上,安抚人心。然后扯着李今去迎颜肃之进城。

颜肃之正望着烧得了灰渣渣的草料发呆,见女婿和侄女婿过来了,突然就冒出来一句:“倒好积肥,来年种田。”

山璞&李今:“……”

李今原本还含着两泡热泪,要跟颜肃之哭诉一下回到京城的伤感啥啥的,听他这么一说,整个人都不好了,干脆就闭了嘴。

山璞小声汇报了他已经命人安民一类,颜肃之道:“很好,命人张榜,使各司其职,录下旧族名册,发原宅安置。去宫里,收缴典籍档案……”

山璞道:“去看了,反贼逃蹿前放了一把火。”

颜肃之:“妈的!”一摆手,“算啦,先清清周边残余,请大将军移防京师。传讯临安,请移梓宫来京。”

☆、241·做戏做全套

光复京师是一件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可以说,颜肃之做官这么多年,甭管是弄死了河间王,还是拿下了荆州,都不及这一件事来得大。如果硬要比出一件来,那大概就是从李今手里接了虞堃,肯收留他。

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大书特书,渲染得天下皆知的。

得到京师,并不止是声望上的好处。实际的好处也是大大的,比如说,敖仓。颜肃之望着京城外面那一大片的粮仓,整个人都很好!艾玛!终于有救了!虽然已经被阮梅祸害了不少,架不住基数大呀!

颜肃之好险就不想进城了,在城外发号施令,接管城防。安抚民众,命军士不得扰民。山璞和李今一边儿一个,想将他给架进去。颜肃之抱着旗杆儿,死活不肯进城。搞得山璞满头黑线,觉得这位岳父大人的画风是越发的清奇了。李今原本伤感得一塌糊涂,见他这个样子,也忘了忧郁。

在这样遍地焦土的背景之下,出现这么个“救星”,真想为京城人民点一仓库的蜡烛。

再怎么不靠谱,他现在也是丞相,还是自称的摄政。李今对颜肃之至今不称帝表示出了极大的赞同和欣赏,还是希望他能够进城去稳定人心的。不得不苦口婆心劝这位长辈:“您光复京师,士庶翘首以盼,您怎么能不进城呢?”

颜肃之一点也不能进城好吗?

进了怎么说?“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大家放心,我一定会留下来的”?然后呢?会在这里为大家讨回公道,打倒阮梅?他已经能够预见到,到时候P个实用没有,却记着自己的私仇,完全不顾实际情况,拿舆论压着他去跟阮梅拼命的某些人的嘴脸了。

有这么搞的吗?这一仗打下来,最好是巩固一下战果。阮梅能有今天,靠的不是中二,而是实力。想跟他硬拼,那是一场持久战好吗?颜肃之就怕阮梅因为丢了京城置气,然后提兵杀到,到时候,乐子可就大了!所以他才要第一时间的让郁陶过来,只有郁陶才能扛得住阮梅。连他闺女,别看赢了一局,也还嫩得很。

可这些吃过阮梅苦头的人未必会想这些,看临安先前的闹剧就知道了。自私透了顶,只要他们自己舒坦了,绝不会管别人的死活。别人稍有异议,没为了他们的无理要求牺牲,便要拿道义的帽子来扣人,真是腻歪透了!

京城这地界儿,虽然被清理过一回了,依然是百姓心目中的圣地。京城的旧族多,哪怕被杀了个六、七成,剩下的也依然很可观。别看现在过得像乞丐,等他进了城,不恢复人家旧势力,那也得给人家一个交待,至少得发还田宅。呵呵,这股旧势力就又死灰复燃了!

颜肃之一点也不想看到这种情景!简直是为了作嫁!谁特么辛辛苦苦打跑了强盗,回头一看,家里住进一群太爷,他都想杀人!能拖得一刻是一刻,颜肃之的脑袋飞快地转着,一定要想个办法推脱才好。反正,他是不想在这里跟这么一群人混了。

叶琛适时地站了出来,对颜肃之道:“明公入城前,还请先诣陵。”

颜肃之一拍脑袋,对呀!还有这么一招!不抱旗杆儿了,扑过去抱着叶琛,喜极而泣,道:“天成你就是天赐给我的救星呀!没错,就是这样!我说怎么老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做呢!”

哭完了,还蹭了人家叶琛一身的眼泪鼻涕。叶琛素来衣饰修洁,被他糊了这一身,也唯有苦笑,找个借口,跑到一边换衣服去了。

颜肃之胡乱抹了一把脸,对已经看呆了的诸将道:“都傻站着干嘛?我要去祭陵!叫他们去找三牲来!对了!调几个人来,把废帝那会儿修的陵整一整,好给圣上用。”虞喆好歹正儿八经做了几年的的皇帝,修陵虽然被亲舅舅贪污了好大一笔款子,可陵毕竟修了。他死的时候是个废帝,陵寝的规制就不符了,所以是另外选了个地方随手埋了的。原本的陵寝就废弃在那里了,现在正好,整一整就可以给虞堃来用了。

这算盘打得真是精明极了。

卢慎上前一步,轻声询问:“这……城中旧臣,是否许其同祭?”

颜肃之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些人,见这货哪壶不开提哪壶,不开心地道:“他们?还没甄别呢?!弄一群献城与贼的蠢物去祭陵?不怕把高祖从陵里气得活转过来吗?”

此言相当有理。

卢慎闭嘴了。同时也觉得有些奇怪,怎么看,这位老板的心情是怎么不好。一点也不像打了个大胜仗,政治威望得到极大提高的样子!

颜肃之却已经收拾好了情绪,开始变脸了,一下子笑得跟朵花儿似的。开开心心地对大家道:“好啦,这一仗终是打赢了,叫他们都警醒着些!以防逆贼反击!”又发了一连串的命令,除了先前的接管城防,现在把粮仓等处也接了过来,京城周围皆令巡游。如果周边县城有贼兵驻防的,先射进去布告文书,且不要动手。

颜肃之的兵依旧不够多,分兵是大忌,他在等郁陶。郁陶来了,这一片也就保住了。到时候,这边的防线有郁陶坐镇,他再分兵去收复失地,就保险得多。下令,四州一京之秋粮,上缴之后就地储存,暂时不用聚集了。又拼命把粮食敖仓的粮食往南运了一大批。留下的,就当成下次大军北上时的补给了。相当的方便。

又给李今下令:“京城的旧官,你大致也是知道的,交给你去甄别了!”

李今肃容道:“是。”

颜肃之却又不令他即时走开,再看卢慎:“傻站着做什么?还不快去写祭文?难道要我亲自去写不成?写完了好祭陵,祭完陵该干嘛干嘛去。”

卢慎一怔,旋即应道:“是。”他的作文水平也是很高的,领到这么个任务却难掩激动。用心写了一稿,正待修改。颜肃之却一把抢了去:“就它了!”

继而论功行赏,命随军书记去统计战功。反正现在大印在他这里了,分谁当什么官儿,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至少,在军事系统上是这样。

————————————————————————————————

不多时,叶琛换好了衣裳回来。派去寻祭品的人也回来了,反正离京城很近,京城再破败,阮梅也是将它当成新的巢穴经营的,像样的祭品倒是还能寻出几样来。

短短的时间里,居然寻出两副太牢来。猪牛羊三样俱全,只是来不及精细地整治,就这么马马虎虎用了。还有好些个白布,裹的裹,缠的缠,披身上也蛮像那么一回事儿的。

祭完了帝陵,哭了个稀里糊涂。颜肃之又说:“这里曾是先父埋骨之所,我也须去祭上一祭。”

这个要求相当合理,卢慎暗道,早知如此,应该再多寻一副太牢来的。明眼人都知道,颜肃之这是即将称帝了,他祭亲爹,用个太牢也不算太过无礼。

不想城里多的是比他更明白人,闻说颜肃之去祭陵了,有些参与献城抑或家中长辈参与献城的,心中忐忑,见缝插针,恐他另有他用,又送出一副太牢出来。

颜肃之的表情,那是相当精彩的!

他很想掀桌!

作为一个中二病,如果他受了某个人二十多年的欺负,那是绝对不会想让这个人过得太舒服的。不幸的是,这个人是他亲爹,死了他得嚎丧守灵的那一种。他要当皇帝,颜启就是死了,也得着升官当皇帝。你说憋屈不憋屈?!现在他不过是走一走过场,要用一下这个事儿,就有人巴巴地送了太牢过来。

颜肃之很想把这“有眼色”的人劈个八瓣儿碎!

不过……眼前的情况……他忍了!

只是正色道:“我不过私祭,如何得用太牢?”又说现在百废待兴,开春需要耕牛,怎么可以随便宰杀呢?

说得如此正义凛然,以至于李今忽然生出了一种“刚才那个抱着旗杆儿哭爹喊娘的人不是他、一定是我看错了”的错觉。卢慎却暗中留意,要把这样的言行给记下来,将来作实录、修史都可以用到。

回头一看颜启的墓,卢慎觉得自己的头发都要炸开了。当时颜孝之迁完了坟,虞喆自知理亏,还特意命人在原址给建了个衣冠冢,没想到阮梅占了京师,帝陵还能勉强维持旧貌——也被盗得不轻。颜启这种墓,早被光顾百八十回了。

李今刚刚怀疑完自己的眼睛,就见颜肃之忽然就扑到祭台上大哭!哭得像颜启被摇活了又再死了一次一样!他还哭出了心词:“阿爹,我好想你啊!你好惨啊!死都不得安宁啊!”说着,就把颜启的惨状又给叙述了一遍,真是闻者伤心、观者落泪!

卢慎原本还在后悔,自己最近真是不够警醒,做祭文也只做了一篇,应该再多作一篇的。没想到颜启这么声情并茂地开始哭诉,比他写的祭文生动活泼多了。心下惭愧,发誓以后做事都要细致周到才好。

没想到颜肃之那里又开始变了花样儿了,开始跟颜启说:“您放心吧,自您走后,大家都挺好的。阿娘有我们侍奉,我们兄弟也都好,孩子们都很好。就是老三死得早,也没个后,连您活着的时候挺喜欢的静姝也死了,不过留下来的两个丫头我都收养了,都嫁啦。”又扯出卢慎来,让他也行个礼。

卢慎规规矩矩地对着被盗得不成样子的墓也行了一礼,说自己会好好照顾颜静媛的。颜肃之听得清楚,在他身后翻了个白眼。他又抢上前去,絮絮叨叨跟颜启在那儿唠嗑。外人听起来,觉得他像是在汇报工作,让组织放心,就是现在大家过得都挺好,颜家祖坟冒青烟,看着就像是个发达的样子。

要是颜神佑或者楚氏,抑或姜氏在这里,一准要笑破肚皮。这哪里是在汇报工作?简直是要把颜启再气活过来一次的节奏,真是难为周围的人都没有起疑心,怎么在颜家堡对着骨灰都哭得没这么惨,跑到京郊对着衣冠冢反倒有话说了?

叶琛等人也觉得有那么一点反常,只是不知道颜肃之有什么计较,都将疑虑压在心里罢了。山璞也觉得奇怪,反正,这个岳父从到了京郊一切就都不太正常了。

颜肃之自然是有计较的。哭完了,突然大叫一声:“我的心好痛啊!”然后以袖掩面,作出不堪回首的样子来。哭着说他不想再看这片伤心地了!一想到亲爹坟被扒了,曝尸荒野,他就心如刀绞。不进城,死活不肯进城了!

众人齐来相劝,颜肃之抽抽鼻子,怎么着都不肯答应,必要在城外安营扎寨,且说:“我就在这里等大将军。”

卢慎问道:“您不进城,如何安定人心?又如何理事?还请强行,好歹有始有终。”

颜肃之这才说:“只此一次,我去看看我原先住过的宅子。”

这才扭扭捏捏进了城,颜肃之还不肯脱了丧服。跑到自己“故居”那里转了几圈,见旧宅子都乱七八糟了。阮梅进城,自然是收了这些人的豪宅分给自己人了。颜肃之胡乱转了一圈,倒是真生出一些感慨来。还拉着山璞,指着旧宅的树说:“当时啊,丫头就爬这树上了,我那会儿不会爬树啊,就在树底下看着,急死我了。后来我就苦心钻研,学着爬树了。”

山璞:“……没事儿,我也会爬。”

转了一圈儿,才进了烧得半糊的宫城里,接见了各界代表。

有李今在,甄别的工作也是挺方便的。当场就斥了好几个人,余下的颜肃之都好言安抚,又要建京城留守班子。

这个时候,叶琛已经完全明白颜肃之的意思了,颜肃之不想留在这里。叶琛也觉得京城现在不是颜肃之该呆的地方,这个地方与阮梅离得太近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倒觉得,扬州或者是临安,是个比较不错的新根据地。如果颜肃之不在这里,那么就得选合适的人镇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