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黄四娘家花满蹊 > 第108章 108 夫妻赶集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黄四娘家花满蹊!

第108章 108 夫妻赶集

夕阳拉长了二人的身形, 火红的光照着牛车的上的二人渐行渐远, 约莫是闲聊分散了注意, 周士仁赶牛没有出岔子, 待牛车进村, 田野里干活的人回来, 纷纷围上前, 打听牛车哪儿来的,周士武嘴角抑制不住的笑,周士仁更是脸红的挠着后脑勺, 见状,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周家买牛了, 年前买了地, 今个儿又买了头牛,手里得有多少钱哪。

于是, 有好事者问他们兄弟两打听挣了多少。

谈及钱财, 周士武嘴角的笑敛了些, 面色略有沉重, 字正腔圆道,“挣的钱都买地了, 买牛是我大哥问朋友借的银钱, 光靠我们自己哪儿买得起......”

这话有些人不信, 谁家愿意借这么多钱给他们哪,否则周家早就达了, 还用等到现在?

只是周士武既然给了说辞,大家不好缠着不放,一时间回家的心思也没了,有些人直接爬上牛车,过过瘾,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坐过牛车呢,热闹一路回到周家,栓子和桃花他们跑出来,欢呼不已,争先恐后的爬到牛板车上,这边摸摸那边蹭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周士武让他们下来,“牛累了一天还没吃草呢,桃花下来,牵牛去后院喂草。”

黄菁菁养猪的猪圈没拆,把门打开,牛就养在猪圈里,刘氏知晓今日要买牛,把青草割回来了,门口人多,她没凑上前,和黄菁菁在灶房忙活,米久依偎在老花怀里,昏昏欲睡,黄菁菁探出窗外,见门口站了不少人,多是讨论他们家买牛的事儿,黄菁菁没开口,缩回身子和刘氏道,“还以为老二老三在镇上遇着麻烦了,真是我想多了。”

两人兜着那么多钱去镇上,一不留神遇着小偷啥的,一家人的心血都没了,她担忧了一下午,忍不住想让老花去镇上问问,又怕他们被买牛的事儿耽误了,老花巴巴找上去没啥用,故而等到现在。

“二哥在,不会出事的,娘,饭好了,等二哥和栓子爹忙完就开饭了。”刘氏把锅里的回锅肉铲起来,擦擦手,要抱米久,谁知米久打了个激灵,头一扭,埋到老花怀里去了,老花顺顺他的后背,解释道,“打瞌睡的时候认人,你忙了一天,歇歇吧。”

刘氏只得歇了心思,和黄菁菁说起按捏的事儿来,镇上的老太太对他们家是熟门熟路了,离得远的亲戚也想按捏,只是上了年纪,受不了颠簸,问她能不能上门,多花些钱没问题,有效果就成,黄菁菁一开始定了规矩,她不好应下,只是如今,家里买了牛,手头紧了很多,她就想着趁着这些天多挣些钱。

黄菁菁细心听着,拍了拍身上的柴屑,“不成,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规矩就是规矩,有钱人家家里的情况如何你不知,进去容易,遇着点事,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犯不着冒这个险。”若刘氏是个男的,黄菁菁不会有此顾虑,但刘氏不是。

按捏有用,终究比不过药物,镇上的老太太们年纪大了,万一有点什么推到刘氏身上就是人命官司的事儿。

刘氏转而一想还真是这样,悻悻道,“是我想得简单了。”

“你想多挣些钱是好的,但要懂得衡量风险,方大夫几个儿子都会了,他不也没让方端平上门给人按捏?”方大夫多聪明的人都懂得衡量利弊,她们更要谨慎些,说着话,她走了出去,门口的人看牛稀罕,摸摸头,顺顺尾巴,喜欢得不得了。

周士武把桃花栓子抱下来,依着全毅教的法子把板车拆下来放边上,叫栓子牵着牛绳去后院喂草,刘氏忙上前两步,紧张不已道,“青草割猪圈外边,栓子,你小心点啊,别冒冒失失的。”

“娘,我看着呢,不会出事的。”栓子挺直腰杆,脸上尽是兴奋,桃花和梨花跟在他身后,手也搭在绳子上,刘氏忧心道,“你们别太用力,勒着它,它会踢人的。”

黄菁菁听得好笑,不过一头牛,大家都紧张得跟什么似的,她提醒刘氏道,“不碍事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力气,栓子,往后下学堂写完字就赶牛出去吃草啊。”

栓子听得精神一振,“好呐,奶奶,我会好好照顾咱家牛的。”

庄户人家买头牛不容易,村里有钱人家会花钱请人犁田,牛干活比人快多了,只是整个稻水村,也就里正家舍得,看热闹的人不由得问道,“周二,你家的田都挖完了,不然可以牛犁,多省事啊,速度快不累人,往后有帮衬的地方你可得搭把手啊。”

“是啊是啊,赶集的话蹭牛车坐坐,让俺也风光一回。”

周士武脸上没有露出任何高人一等的情绪,诚恳道,“借钱买的牛哪舍得犁田,赶集的话遇着了坐俺的牛车没问题。”

这话听得人心头舒服,起码周家挣了钱,没把他们给忘了,老赵家也有牛车,父子两做买卖,走得早,即使赶集遇着了,多是匆匆而过,不会问他们坐不坐,这么些年,大家都习惯了,如今听着周士武爽口答应他们蹭车坐,别提多高兴了。

东拉西扯聊了两刻钟,天色渐渐灰下,大家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周士武说的有些口干舌燥,转过身,就见黄菁菁递过来一大斗碗水,他不好意思的喊了声娘,接过碗咕噜咕噜灌了几口,把买牛的细节说了。

黄菁菁的意思,既然买牛务必买头好牛,给了八两银子,牛花了六两五百文只给了六两,板车一百二十文,还剩下一两多,他把银钱给黄菁菁,黄菁菁让他拿着,“你不是要去买米吗,先拿着,我再给些钱给你。”

周士武点了点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神色清爽,再去地里挖两个时辰的地都没问题。

家里买了牛,饭桌上添了肉庆祝,周士武说起离村买米的事儿,周士仁想跟着去,周士武不肯,两人都走了,刘氏一个人哪儿忙得过来,万一遇着点事怎么办。

黄菁菁想了想,道,“老三下回去,让老二去探探底,你们两兄弟多出去见识见识是好事,你们有多少见识关乎到咱家的生意能做多大,眼界不可局限在一处了。”她看得出来,周士武有野心,只是某些想法不够成熟,多出去走走,开拓眼界,以后会出色得多。

“嗯,娘,我听您的。”周士仁觉得黄菁菁说的对,没有继续要追着去。

一家人吃过饭,外边的天儿已经黑了,桃花和梨花就不过去了,周士武一只手扶着黄菁菁,一只手打着火把,送他们过去,路上又说起远行之事,他心头既兴奋又有些害怕,长这么大,他还没离开稻水村几天几夜不回家的,心中不忐忑是假的。

“出门在外多留个心眼,和刘大他们把话说清楚,带套换洗的衣衫。你离得远,娘也帮衬不了什么了,只得靠你自己。”黄菁菁嘀咕了几句,到了门口,打开锁,转身让周士武回去了,周士武在门口站着,见里边亮起了光才转身离去。

黄菁菁看似不管事了,实则哪有不忧心他的,周士武心里暖洋洋的。

第二天,他去了趟村里说了离村之事,赵吉瑞和赵二两都有闲,至于刘大更是没问题,刘家田地少,要不是跟着周家挣些钱,一家子人不知怎么过呢。

周士武觉得没啥事,索性决定翌日出,村里人听到风声,羡慕不已,走的远挣的钱越多,看人家老赵就是了,周家日子红红火火,他们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了,只盼着多和周家亲近,往后还有什么事,周士武先想到他们。

他们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周家和老赵不同,是热心的,不会挣了钱就忘记大家,多巴结着没错,自此,周家在村里的风评好了起来,想给周士武说亲的人更是排起了长队。

周士武担心黄菁菁起早送她,没和黄菁菁交底,一大早,待刘大过来,他就赶着牛车去村里接着赵二两和赵吉瑞出了,在村口时,遇着老赵和几个侄子出门,有些时日没见了,不知是不是天色模糊的关系,老赵苍老了很多,脸上不复以前的神采,老赵在周士武眼里永远是精神矍铄,信心勃勃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会挣钱的那种。

周士武和他打了声招呼,专心赶着牛车。

老赵笑呵呵道,“周二也出门哪,挣钱别忘了赵叔啊。”

周士武笑笑,没有回应,老赵侧目瞅了眼边上的赵吉福,哀叹了几声,赶着牛车先一步走了。

赵吉瑞知道些老赵家的事儿,和周士武道,“赵叔不想做这个买卖了,前两天他和赵二叔商量呢,赵小富在镇上念书,他们决定在镇上买铺子,每个月收租金就是了。”

赵小富去镇上书院念书,文莲和韩氏搬去了镇上,前些日子农忙,韩氏回来住了几天,他听赵卫村说的。

“东奔西跑这么多年,钱挣了不少,可以歇歇了。”周士武感慨了句,换作以前,他不会有这种心思,可能是年后黄菁菁感冒那回让他有感而,挣钱本就为了享乐,别忙活一辈子,啥都没捞到,老赵的兄弟靠着他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他自己却没停下休息过,不值得。

难怪带着几个侄子,怕是想提携他们了。

赵吉瑞靠在木板车的围栏上,仰头望着灰白的天,“可不得是这样,天天挣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换做我,挣了钱肯定是要好好花的,天天下馆子吃好吃的......”

赵二两忍不住拍了下他肩头,“别了,还是给子孙留点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都把凉乘了,后人怎么办?”

“自己挣钱自己花,老子才懒得管他们娶媳妇生儿子呢。”赵吉瑞哈哈笑道。

看着两侧缓缓后退的风景,几人爽朗的开着玩笑。

黄菁菁起床去菜地看菜苗,听村里人说起才知道周士武离村了,她困惑的看向老花,老花也一头雾水,“老二咋不和咱说声呢,我也好带着米久送送他,他一个人悄无声息走了,亏得桃花跟着咱的,否则睁开眼看不到人,不得哭啊。”

黄菁菁弯腰拔菜地的草,春天,草木疯长,才多少天的功夫,杂草就快蔓过脚踝了,她和老花道,“早上天冷,约莫就是不想我们送才自己走的,也不知道他带了干粮在身上没,我该提醒他煮些鸡蛋,路上饿了好吃。”

“不如我问问老三去,老三肯定知道。”

黄菁菁把草扔进背篓,抬眉道,“问了又怎么样,他没带你给他送去啊,罢了,等他回来再说吧。”

这两天村里人谈论的仍然是他们家买牛的事儿,最东边,黄三娘还在挖一亩地的土,黄菁菁菜地的菜苗冒出芽了,她的地还没挖出来,路过的人没有不摇头的,一亩地被她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挖,不知道啥时候才挖得出来,可人家黄三娘不着急,她们再着急也没用,而且,村里的人赶集碰见过黄三娘的大儿媳去布庄卖手帕绢子,难怪只黄三娘出来干活,原来一家子人会绣活,在家忙着挣钱呢。

黄三娘挖地的速度慢,旧裙子改成了裤子,鞋子磨旧了很多,穿着愈有农妇的模样了,她竖起锄头随意往周围看的时候,目光总会不由自主瞥向黄菁菁的菜地,听说他们买牛了,周士武赶着牛车出村买东西去了,用不着想,肯定是和佐料粉有关,周家的佐料粉在镇上小有名气,重要的是集市上没得卖,赵氏和她说不若从黄四娘手里拿些佐料粉赶集的时候卖,起码有个进项,绣花太伤眼睛了,大丫她们年纪小,身体承受不住。

她想,以黄菁菁对她的态度怎么可能答应,年后她回了趟娘家,物是人非,再也找不回小时候的情分,至于娘家哥哥,和黄菁菁关系更是不好,灾荒之年,黄菁菁回娘家借粮食,他们不答应就算了,还对黄菁菁冷嘲热讽了通,让黄菁菁把周四卖了,男孩值钱些,卖了钱手头就宽裕了。

娘家嫂嫂知道黄菁菁日子好了,有意让外甥过来帮忙,黄三娘就奇了怪了,他们哪儿来的勇气认定黄菁菁会同意,如今的黄菁菁,儿子孝顺,再嫁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她再也不用看外人脸色,娘家一帮子过来,无非自取其辱罢了,想到这些,她心头好受了些,起码黄菁菁不只对她冷冰冰的,对所有黄家人都是这样。

她哈了口气,搓搓手,继续挖土。

老花旁若无人和黄菁菁说话,不经意扫过背篓里的米久,却看他不知从哪儿抓了几根野草往嘴巴里塞,“我的米久呐,野草不能吃,前几天泼了粪的,臭烘烘的,怎么能吃呢。”

语气抑扬顿挫,吓得米久愣了愣,张着嘴,里边的草根上还夹杂着泥,是方才黄菁菁扔进背篓的,老花忙伸手把草抠出来,捏着他两腮,拿起旁边的水壶,给他清洗嘴巴,提醒黄菁菁道,“先把杂草搁边上,走的时候抱进背篓,否则都进米久肚里了。”

米久不舒服的皱起眉,啊啊要拍掉老花的手,老花把多的洗了,拿出块糕点哄他,“往后可不能抓着什么都吃,吃了肚子痛。”

“他多大点,哪儿懂什么叫肚子痛?”

老花不信,米久可聪明了,什么都懂,只是不会说罢了,他抱着米久站起身,朝远处喊着桃花梨花,米久大拇指和食指夹着糕点,小点小点往嘴里塞,小孩子吃东西,大多是抓成拳头握嘴里,拿两根手指夹的少之又少,糕点有些硬,米久没长牙齿,不怕噎着了。

远处的桃花回了句,举起篮子给老花说她们挖了很多野菜,周围跟着村里的女孩,周家买牛了,愿意跟桃花梨花玩的人多了很多,老花喊道,“梨花,来,花爷爷给吃的给你。”

正掐野草的梨花面色一喜,松开手,随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手指上的草浆,清脆的回道,“来了......”

年前,罐子里的花生瓜子由着她们吃,年后黄菁菁把糖和糕点收了起来,桃花开始换牙了,不能吃太多糖,梨花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吃,要吃了只得问老花,老花答应了才能吃,梨花迈着腿,跑得飞快,头上的辫子前后摇晃着,脸上满是笑,期间绊着路边的杂草摔倒了,爬起来,边跑边拍手,地里干活的人笑道,“梨花大气,摔着了也不哭,换作我家丫头,怕扯着嗓门哭得昏天暗地了。”

待梨花到了跟前,老花拿出个糕点给她,让她守着米久吃,自己帮着黄菁菁干活,而桃花身边的女孩见桃花无动于衷,抵了抵她胳膊,“桃花,梨花吃东西去了,你不去啊?”

桃花咧开嘴,露出透风的牙齿,笑眯眯道,“我不能吃呢,吃了长的牙齿就不好看了。”

村里有些人的牙齿就生得参差不齐,黄菁菁说是长牙吃糖的缘故,她的牙齿昨晚上掉的,黄菁菁埋进土里,说她的牙齿很快就会长起来,等牙齿换完了,她想吃多少都可以。

“哦,我娘和奶奶也这么说的,桃花,你奶奶和花爷爷对你们真好,比我奶奶对我还好呢。”

村里人重男轻女,女孩干活,男孩漫山遍野的玩,桃花知道的,她拍拍对方的肩,颇有些小大人似的语重心长道,“我奶奶常说先苦后甜,以后大些就好了,不和你说了,我继续挖野菜,花爷爷说下午去河里网鱼,晚上炖鱼汤喝呢。”

黄菁菁煮的鱼汤又香又浓,没有半点腥味,怎么喝都不会腻,喝了鱼汤,再拿鱼汤煮野菜,好吃着呢,这段时间她们几乎是天天吃,她提着篮子往前边走,但不敢走远了,黄菁菁说不能离开她的视线,万一遇着人贩子她就遭了。

对方亦步亦趋的跟着,帮着她掐野菜,野菜没啥味儿,她不爱吃,至于鱼,腥味重,有刺,更是不太喜欢,几个小姑娘手脚麻利,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桃花问她们要不要拿些回去,大家把篮子里的野菜分了,其他人皆摇头,“我娘割着有呢,桃花你自己留着吧,桃花,下午花爷爷带你网鱼我们能过来吗,我娘不让我去小河边,要是有大人看着的话,估计就可以。”

“好啊,只是你们不能下河,会淹死人的。”桃花把野菜压了压,朝着菜地走,梨花吃完糕点,给米久讲故事,故事是栓子从学堂学来的,说村里住着鬼,半夜出门的话就会看见,有些鬼是好的,会给孩子糖吃,会带孩子到处玩,还能找到山里的宝藏,梨花声音软糯糯的,有些话她说不清楚,偏偏米久听得一愣一愣的,偶尔还会啊啊附和两句,猛的看见,以为他听懂了呢。

桃花走过去,把篮子放下,伸手抱起米久,“弟弟,姐姐抱啊。”

她抱人的姿势不是很熟练,却也不会勒得米久难受,其他女孩围过来,纷纷问梨花讲的是不是真的,梨花拍着胸脯道,“当然是真的了,学堂的夫子说给我哥哥听的,咱后山就藏着宝藏,只是不知道在哪儿,其他村有山洞,宝藏就在山洞里。”

说得神乎其乎,黄菁菁忍不住打趣道,“梨花,你大了可得找宝藏去,奶活了一辈子不知什么是宝藏呢。”

梨花自己也没见过,想来是很值钱的东西,笑道,“好啊,我给奶奶找宝藏去。”

这种故事,老花小时候也听过,还和村里的孩子去山里挖过,硬邦邦的除了泥还是泥,太累人就放弃了,每个村都有每个村流传下来的故事,没料到都差不多,学堂的夫子也这般爱逗弄人,他摇头,眼里盛满了笑意。

梨花见众人感兴趣,又把故事从头到尾讲了遍,地里时不时有孩子的欢声笑语响起,听着叫人觉得心情舒畅。

下午老花去河里网了三条鲫鱼,还有些小鱼,小鱼全放了,只留了要吃的,熬了半锅鱼汤,桃花和梨花喝了满满一大碗,煮了半篮子野菜,吃得干干净净,梨花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倒在炕上不肯动,桃花圈着米久挨着她坐在梨花身侧,问黄菁菁周士武什么时候回来。

“还不知道呢,二百里地,走多久奶奶也不清楚,桃花想爹爹了?”很多时候桃花和梨花都是跟着她们的,甚少在老屋过夜,没料到她会牵挂周士武,血浓于水便是如此吧。

桃花点了点头,“想呢,都不知道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奶奶,爹爹会不会像大伯那样很久才回来啊。”

“不会,大伯在镇上有住处,你爹爹不住家里住哪儿,过几天就回来了,来来来桃花,奶奶看看你是不是又长高了,下回赶集,奶奶带你去买衣衫。”可能伙食好的缘故,几个孩子长得快,桃花穿着去年的衣衫,袖子有些短了,梨花的勉强还能穿。

桃花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衫,还是去年范婆子给她做的,“能穿呢,不短。”

“过些时候就短了,你和奶说说你要什么颜色的布料子,奶买回来给你做。”黄菁菁比划了些桃花的尺寸,不说的时候没现,桃花都到她胸口还往上了,真的是长高了。

老花收拾碗筷,笑着道,“女孩子穿桃红色的好看,给桃花买身成衣,梨花也买身,别买料子了,做针线活伤眼睛,我出钱给她们买。”

黄菁菁身体本来就不好,要是眼睛再出点问题,得不偿失,他手里有周大他们孝敬的钱,够花着呢,黄菁菁抱起米久,笑着道,“成,下回赶集的时候一起,你不是说还没去过集市吧,去转悠转悠,清源镇比不得你们那富庶,但卖啥的都有,你看看有什么想买的。”

老花想想家里有没有什么活,他还没和黄菁菁去过镇上,但是看着米久,有些担忧,“米久怎么办?”

“放老大媳妇那,我们逛完了就回来。”听人说刘桩成亲了,刘慧梅没有随礼,也没有到场,有人询问内里生了什么事,说来说去就说刘慧梅不孝顺,婆家挣钱了瞧不上生养自己的爹娘,当然知道内情的会说刘家人狠毒,可少不得有人喜欢在中间搅和事儿,正好家里没什么事了,她去镇上瞧瞧。

周士仁一清早就背着佐料粉去镇上走街串巷的卖,次数多了,大家估摸得到他什么时辰到哪条街,买佐料粉的人只需要在离家近的位置等着就成,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其他人抢不过周士仁,便只在集市上卖了。

赶集这天,黄菁菁背着背篓,老花背着米久,牵着桃花和梨花往村里走,遇着黄三娘提着篮子出门,看穿着打扮也是赶集的,黄三娘笑眯眯喊了声老花和四娘,二人不冷不热回应了句,经过周家门口,见周士仁还在,黄菁菁看了眼天色,不由得有些纳闷,周士仁憨憨解释道,“我和花叔娘一起,把米久拿来我背着吧。”

“不用,你走你的,我和你娘就是闲逛逛,所以走得才晚些。”老花侧身,掂了掂米久,让米久给周士仁笑一个,米久咧着嘴,露出嫩粉的牙龈,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让周士仁心软了一地,“米久真乖,三叔背米久好不好?”

语声刚落,米久立即变了脸色扭开了头,逗得周士仁笑了起来,黄菁菁也笑,“心眼多着呢,走吧,一起去镇上,老二离家的时候可说了什么时候回来?”

“他自己也摸不准,找不着路,还得问着去。”

进村后,遇着很多赶集的,篮子里装了些新鲜的野菜,又或者是鸡蛋,是要拿到集市去卖的,黄菁菁笑着和她们打了声招呼,对方看看她,再看看老花,“老花来村里这么久了,还没见他去过镇上,今日你们一家子都去呢。”

“对啊,家里没啥事,去镇上逛逛。”老花从善如流的回道,他身上穿了件崭新的衣衫,长身玉立,五官清秀,怎么看怎么好看,和黄菁菁并排走着,一人身形矮小肥胖一人身形颀长瘦弱,怎么看都不像夫妻,流淌在二人之间的氛围更像是母子,张扬泼辣的母亲和低眉顺目的儿子,就好像上了些年纪的周士仁和黄菁菁差不多。

但明明,老花看黄菁菁的眼神多了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四娘哪,你们家买了地,又买了牛车,是不是下一步要去镇上买宅子了啊?”不怪对方想得多,村里有钱的是里正和老赵,里正家是不可能搬去镇上长住的,而老赵家,如今回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再过些时日,老屋怕是要卖掉,村里人很多盯着呢,说他们家院子风水好,住进去会大财,很多人都想买。

黄菁菁后知后觉反问道,“谁说的?”

“没谁说,就是问问,有钱了谁还住村里哪,镇上的全是有钱人,和她们打交道多体面,往后死孙后代说亲也容易得多。”村里人其实不太瞧得起镇上的人,觉得他们娇气,嫌弃这嫌弃那,殊不知,买的蔬菜还是粪浇灌出来的,只是镇上的人穿得好,吃得好,整天买这买那,不愁一日三餐,日子轻松多了。

黄菁菁乐呵呵道,“我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哪儿会搬走,况且,买牛借的钱不知啥时候吃能还上呢,哪儿敢肖想那些,咱就是乡下人,一辈子愁惯了,享不来福的。”

她没想过搬去镇上住,但希望能在镇上有个宅子,往后栓子能去镇上念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她的想法再正常不过,这个心思她也和周士文他们说过,周士文在镇上做工这么多年,却一直租别人的宅子,总没有住着自己的舒服,但她更喜欢村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屋后就是两亩菜地,日子自在多了。

“哎,我和你的想法一样,甭管给我多少钱,要我换个地方,我还真是住不惯。”对方答了句,又说起老赵家的事情来,老赵有钱,一口气在镇上买了两个铺子,韩氏和文莲搬去镇上照顾赵小富念书,打扮和在村里的时候不一样了,婆媳两穿着更体面,“老赵家闷声大财,老赵说他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不想做了,几个侄子想顶替他呢,老赵不答应,几个兄弟又闹又哭的,逼不得已,老赵同意了,说是把侄子教出来,他和赵吉福就在镇上找活计做。”

人搬到镇上,找活计就容易多了,只是那么挣钱的买卖,老赵说不做就不做,多少令人唏嘘。

黄菁菁倒是没觉得奇怪,韩氏之前就和她说过内里的缘由,那种生意,帮了些人,也害了些人,好坏参半,她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沾手的,周士文他们也别想沾手这种生意,她知道归知道,却也没往外说,只笑了笑,“年纪大了,想轻松几年无可厚非,谁不愿意活得轻松些?”

“是啊......”

到了镇上,集市上人山人海,叫卖吆喝不绝于耳,这几天稍微清闲些,得空的都来赶集了,黄菁菁让周士仁忙自己的,准备先去老大住处,把米久放下才出来逛逛,否则摩肩接踵压着米久,吓着米久不说,恐怕伤了他。

周士仁叮嘱梨花好好抓着黄菁菁别松开,人多,走散就麻烦了,又和老花说了几句话,才朝着往日卖佐料粉的方向去了,他来得晚些,有些人一直等着,问周士仁今天来得怎么这么晚,赶集这日,家里来客的人家多,周士仁走了两条街,生意比平时好。

而另一边,黄菁菁和老花沿着小巷子到了刘慧梅他们的住处,她上前敲门,里边没有丁点动静,门没有落锁,显而易见屋里有人,她又敲了几下,隔壁的屋门开了,一个穿着深色裙子的妇人略有不耐道,“怎么还来,都说了没人了......”

见不是之前来的人,咦了声,又看他们带着三个孩子,忍不住问道,“你们谁啊,周掌柜媳妇不在。”

黄菁菁打量几眼,温声道,“我是她婆婆,你就是钱婶子吧......”

钱氏忍不住多看了黄菁菁几眼,一年多没见了,乍眼认不出来了,她揉了揉自己的眼,脸上堆起了笑,“还真是大妹子呢,瞧我这眼神,上了年纪,看人都看不准了,周大媳妇在家呢。”话完,她朝里边喊了喊,“周大媳妇,周大媳妇,是你婆婆,开门哪。”

钱氏盯着黄菁菁,她上回看见黄菁菁是前年了,黄菁菁来这边住,整天在院子里骂人,也不是骂,就是大着嗓门说话,她家院子听得清清楚楚,人长得胖,只要黄菁菁从外边回来,一进巷子就能听到她的脚步声,沉重缓慢,咚咚咚的,有些吓人。

哪像现在这般有精气神。

很快,门从里开了,刘慧梅朝外探了探,脸上挂着真心实意的笑,“娘,花叔,是您们哪,快进屋,大双小双睡着,我洗衣服,一时半会没听见。”

院子小,哪有听不见的,黄菁菁眼睛瞎了才看不出其中有事呢。

“周大媳妇啊,你婆婆来了,你也别觉得为难,什么话该说的还得说,你娘家一窝子人欺人太甚了。”钱氏趴在门框边,颇有挑拨离间的架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要尽心尽力照顾孩子,侍弄婆婆,整天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娘家人还骂你狼心狗肺,你啊,就跟你婆婆好好说说,你婆婆明理,她会为你出头的。”

若是黄菁菁不清楚钱氏的为人,依着原主的性子,肯定要对刘慧梅破口大骂的,骂她活该,但钱氏打错主意了,她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而且和刘慧梅关系缓和了很多,她笑盈盈道,“你钱婶子说得对,什么话与我说说,你娘家人做什么事了,我替你出头。”

看来,她在村里做的事儿没有传到镇上,果然是不同的圈子,接收的消息不同,钱氏眼里,她和刘慧梅仍然是水火不容的那种婆媳关系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