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吾看书 > 历史军事 > 黄四娘家花满蹊 > 第111章 111 米久长牙
吾看书 www.wukanshu.com,最快更新黄四娘家花满蹊!

第111章 111 米久长牙

山间笼罩的雾气未散开, 穿过雾气的阳光灰蒙蒙的, 简单的吃过早饭, 刘氏送栓子去学堂先走了, 周士武他们把锅挪出去搭在灶上, 一层一层往上安置蒸笼, 黄菁菁是被米久咿咿呀呀的声音吵醒的, 一宿未睡,她脑袋晕乎乎的,拍了拍额头, 甩了两下头,穿戴整洁出门,一家人各司其职的忙活着。

堂屋传来说话声, 桃花和梨花逗着大双小双说笑, 她喊了声院子里搬长凳的老花,老花抬起头, 夹长凳的腋窝衣服颜色明显深邃了些, 他直起身子, 边擦额头的细汗边指着灶房道, “早饭在锅里温着,你吃了把骨头倒进去炖着, 老三媳妇送栓子去学堂了。”

黄菁菁不是赖床的性子, 早上起不来怕是夜里没睡好的缘故, 到了时辰他要唤她,被周士武阻拦了, 说让黄菁菁继续睡,时辰还早着,不碍事。

周士文没说什么,但是刘慧梅不太高兴,抿着唇,不一言,目光多次看向紧闭的屋门。

他不喜欢刘慧梅阴柔的性子,一家人有什么话说出来,闷在心里给人脸色,黄菁菁不欠她什么,想了想,他就由着黄菁菁继续睡,出了事有周士文呢,刘慧梅算什么。

说实话,他有意给刘慧梅添堵的。

黄菁菁摁了摁额头,回屋把米久抱出来,把了屎和尿,这才去灶房弄吃的,米久的是一碗鸡蛋羹,她端去堂屋,小勺小勺喂他吃着,刘慧梅坐在炕上,眉目端庄的看着熟睡的大双小双,她穿了身崭新的衣衫,髻上插着两只木簪子,脸上施了层薄薄的胭脂,整个人容光焕,气质愈显得高贵。

“娘,不然我来喂米久,您吃您的?”刘慧梅理了理衣襟上的纽扣,目光略有小心翼翼的看着黄菁菁手里的勺子,半敛的睫毛盖住了眼底的情绪,叫人看不出她在想什么。

黄菁菁低着头,一只手压着米久下巴的围兜,一只手握着勺子,柔声回道,“不用,米久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由着他的性子来能吃半个时辰,我快些喂他吃了好忙活其他。”

借来的碗筷昨晚洗干净搁箩筐里,拿出来就能用,鱼杀了的,野菜已洗起来滴着水,客人们到得差不多了直接炒菜即可,说起来没多大的事儿。

动了动身子的刘慧梅重新坐下,眼珠子转了转,盯着窗户边的花篮子道,“娘,堂屋安置几张桌子?”

堂屋宽敞,偶尔他们过来吃饭,皆是一张大桌子一张小桌子,大桌子大人坐,小桌子小孩坐。

黄菁菁不明白刘慧梅的意思,没抬下眼皮,“和老大说了,屋里安置两张,檐廊上安置四张,其余的摆在院子里和院外,怎么了?”

刘慧梅站起身,走向窗户,花篮里的花是昨日摘回来的,花骨朵已然全部绽放,五颜六色,错落有致,雅致得很,她抬起手,食指擦过窗棂,翻过手瞧了瞧,干干净净的,没有丁点灰尘,旁边一格一格的柜子亦是如此,心里微微放了心,这才和黄菁菁说道,“相公在镇上的朋友没来过家里,怕礼数不周到惹了笑话,娘,堂屋明亮宽敞,您看能不能留给相公的朋友坐?”

不只是堂屋里的桌子,檐廊上的桌子也是如此,她道,“桌椅摆放得开,檐廊要过人,四张桌子显得拥挤了,安置两张,加上堂屋的两张,刚好够镇上的人坐,您觉得如何?”

她细细检查了下犄角旮旯,纤尘不染,有些出乎她的意料,黄菁菁和老花要照顾孩子,后院又养了二十多只鸡和两只猪,地还能清扫得如此干净,怕是日日清扫。

她满意的收回目光,转而让桃花她们再去摘些花儿回来,窗棂上多放两个花蓝子当摆设,客人们瞧着也觉得喜庆,桃花看着外边忙碌的周士武,撇了撇嘴,不乐意道,“大伯母,我要守着弟弟呢。”

家里来客,黄菁菁要招呼客人,米久就没人照顾了,她要帮忙带米久呢,况且这会儿雾气未散,田野里到处湿漉漉的,她出门的话会湿了鞋子的,她才不愿意呢。

刘慧梅怔了怔,内敛的眉梢萦着不悦,眼角扫过默不作声的黄菁菁,顿了顿,没有开口,和黄菁菁继续说起方才的问题,镇上的客人身份尊贵,村里人说玩笑没个分寸,坐在一起说错了话不太好,“娘,东家对相公好,又是头回来,怠慢了不太好,您看孙达他们一家子也来了,要是婶子口无遮拦,败坏咱的名声,不是让东家笑话咱吗?”

关于客人落座之事,黄菁菁没什么意见,但听着这话心里不痛快,面上就带了些出来,“怕她做什么,咱行的端做的正,不怕人家乱说,真要是畏畏缩缩,人家才觉得其中有鬼呢。”巴结人是回事,但捧高踩低黄菁菁不喜欢,昨天孙达就说过了,孙婆子身体不适,今日不过来了,就怕孙婆子和黄三娘碰上又闹个没完没了,叫人贻笑大方。

大家都是通透人,谁愿意给人添乱?孙老头就是顾忌这个,才让孙达捎话的。

“娘说的是,但东家他们在镇上,全兄弟他们也是,和村里的人凑桌,没什么话题......”刘慧梅语气轻柔,不知情的以为她在低声下气征求黄菁菁同意,黄菁菁微微蹙了蹙眉,替米久擦了擦嘴角的蛋羹,淡淡道,“你要怎么做就依着你的来吧,我在村里活了一辈子,不懂镇上的规矩,你觉得不丢脸就成。”

刘慧梅哪是看不起村里人,分明连她们也看不上,大喜之日,黄菁菁不欲和她争执,喂饱米久,自己简单吃了两口,让桃花带着米久,她去灶房炖汤,顺便烧热水擦洗桌椅,不一会儿,老花拍着衣衫从外边进来,眸色幽暗,下抿的嘴角明显透着不悦,黄菁菁歪着身子看了看外边,低声道,“怎么了?”

堂屋传来周士文压抑的训斥声,老花不欲多说,叹息道,“没事,你坐着,什么事我们来就是了,时辰还早着,忙得过来。”

黄菁菁往灶眼里添了把柴,堂屋里的声音飘了出来,周士文拽着刘慧梅衣衫,挺拔的身形挡住了刘慧梅,外边的周士武和周士仁进来,小声劝着什么。

“老大媳妇怎么了?”黄菁菁又问了句。

老花见瞒不住黄菁菁,轻轻摇了摇头,哑声道,“老大媳妇让我和老大回屋换身衣衫,搬桌椅弄脏了,看着皱巴巴的,她说客人们来以为家里穷得没件像样的衣衫。”他身上的衣服是来村里置办的,没有补丁,在庄户人家来看算得上极好了,刘慧梅开口就是嫌弃,好像家里很有钱似的。

周士武和周士仁拉着周士仁左右手往堂屋走,刘慧梅咬着下唇,一副委屈无辜的模样,黄菁菁没走出去,和老花道,“她让你换身你就换了吧,今日依着她说的来,别和她置气,以免待会客人来让人笑话。”

“锅里的水用来干什么的?”老花把手伸进锅里试了试温度,“热了。”

不接黄菁菁这个话。

黄菁菁搅了搅灶眼里的柴火,回道,“擦桌椅的,再擦拭一遍,你看看老二他们把蒸笼放好没,去后院抱些柴火出去。”

“好,正好看看后院的猪草够不够吃,我去割些猪草回来。”老花甩了甩手上的水渍,见周士武进来,他敛了脸上的情绪,笑眯眯道,“没事了吧?”

周士武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宽慰老花道,“花叔,大嫂的话您别往心里去,我看她是手头有点钱看不起人了,家里挣了钱不假,住在村里就是乡下人,她的条条框框,您当没听见。”依着刘慧梅的意思,全家人该穿戴一新,高高在上迎接客人,十里八村比他们有钱的比比皆是,都不是刘慧梅这么来的。

庄户人家,庄稼为重,哪怕请客也是如此,早上下地干活,中午回家弄饭,高高兴兴吃过饭,下午接着干活,都是知根知底的村里人,不会不懂体谅,尤其农忙时,更是如此,刘慧梅的心眼也特多了些,要求周士文就算了,还要求老花,长幼不分,委实气人。

“我与她计较什么,我和你娘唠叨唠叨就够了。”有些话,夫妻俩说是回事,和其他人说意义又不同了,老花还是清楚内里的弯弯绕绕的。

黄菁菁摆摆手,“成了,多大点事,忍忍就过去了,有什么话,过了今天再说。”

周士武点点头,想起刘慧梅的态度,担心黄菁菁受了委屈,“娘,您凡事先想着自己,别以为她生了大双小双就纵着她,我看她愈不把您当回事了。”

不敬重黄菁菁就是看不起周家,他知道刘慧梅素来如此,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娘真要欠了她刘慧梅什么,已经偿还了,她要再端着架子拿捏人,不用周士文出面,他绝对不会给刘慧梅好果子吃。

“我纵着她做什么?好了,干活去,老花,后院堆着的猪草够猪今天吃,还有去年的红薯藤磨的粉,就不去割猪草了......”说话间,院外传来脚步声,赵二两和徐氏过来了,秦氏也在,一瞧就是先过来帮忙的,黄菁菁笑着走出去,让他们坐着休息,菜准备得差不多了,桌椅安置妥当,没什么需要搭把手的,秦氏看着刘慧梅,张嘴就是一通好话,和黄菁菁聊天都不忘称赞刘慧梅端庄温婉,愈有城里人的样子了。

黄菁菁点着头,一张桌子一张桌子擦拭了遍,太阳缓缓升起,薄雾散去,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树上的鸟雀叽叽喳喳飞来飞去。

席面丰盛,众人赞不绝口,稻源村的里正一家也来了,说是蹭个喜气,村里人不是没有眼力的,院外停着好几辆牛车,镇上的客人穿着体面,明显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众人识趣的不往那些人跟前凑,主动的把堂屋和檐廊的桌子让了出来,说起周家,纷纷称赞周家人实诚,挣了钱不忘拉衬村里人一把,一冬天他们靠卖竹篮子就挣了不少钱,全是周家的功劳。

刘慧梅担忧的事情没有出现,相反,大家极力的想给镇上的人留个好印象,饭桌上没有出现哄抢的局面,慢条斯理,谈天说地,跟下馆子似的。

一顿饭,宾主尽欢,大家还去地里干活,吃过饭就回了,帮忙的妇人们留下收拾碗筷,挪到院外去洗,堂屋里坐满了人,周士文招待汉子,刘慧梅招待妇人,夫妻俩游刃有余,周士武在旁边帮忙倒茶,气氛融洽,黄菁菁和老花没进屋凑热闹,而是和秦氏他们在外边洗碗筷,秦氏眼里诧异了一瞬,却也没多问,刘慧梅行为举止端庄,她们糙惯了,聊不到一起去。

倒是有眼力不好的年轻妇人问黄菁菁,“婶子,您和花叔怎么不陪着客人说说话,这些活我们来就是了,不一会儿就洗完了。”

“我说话嗓门大,怕吓着她们,得罪人不好.......”黄菁菁脸上没有丝毫不自在,坦然的说着话,为啥她喜欢村里,大家都是大嗓门,说话办事由着性子来,哪像镇上的人,说话轻声细语,她上了年纪,耳朵背,听不太清楚,重要的是,刘慧梅肯定觉得她丢脸。

她何苦往跟前凑。

这话得来众人附和,“还是村里好,大嗓门怎么了,谁家有个事不是在门口吆喝声,漫山遍野喊娃儿回家吃饭,真要凑到人耳朵边说,肯定不是啥好话。”

黄菁菁想想,貌似还真是这样,谁说话不是敞着嗓门?两个人若是窃窃私语,看在她们眼里,准没好事。

“娘。”遐思间,门口传来周士文低沉的喊声,“娘,花叔,你们怎么来这边了?”周士文两步上前,扶着黄菁菁起身,拿过旁边的巾子替她擦手,眉头紧锁,“你是大双小双亲奶,您去堂屋坐着才是,什么活都轮不到您身上。”

替黄菁菁擦干手,他又把老花扶了起来,“花叔,您也去堂屋坐着,真有什么事,有我和二弟三弟他们呢。”

秦氏在边上听着这话连连点头,“是啊四娘,你进屋坐着,碗筷很快就洗干净了,你别累着自己了。”黄菁菁是家里的长辈,儿子儿媳在屋里陪客,让爹娘干活,说出去别人还以为周家几个孩子不孝顺呢。

而且她也是当婆婆的,隐隐清楚内里生了什么,刘慧梅嫁进周家多年,以前仗着娘家是稻源村的看不起人,如今怕是认为家里挣了钱,有些瞧不起她们乡下人吧,毕竟,在城里住久了,方方面面都很讲究。

黄菁菁笑道,“我一个粗人,不会说话,你得罪你那些朋友不太好,还是跟着洗碗自在。”

“他们都是晚辈,唤您声婶子,您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往心里去的,看不起您就是看不起我......”周士文左右手拉着黄菁菁和老花进屋,堂堂正正把黄菁菁介绍给他们,黄菁菁面上从容,老花有些羞涩,却也不会唯唯诺诺,二人倒是完全融得进去,加之黄菁菁出门做过席面,听说过不少事儿,看事情角度独特,一两句话就能说到点子上,且言语幽默,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旁边的妇人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和刘慧梅道,“婶子真是好说话,有这么个婆婆,你运气好哪。”

刘慧梅笑着扯了扯嘴角,不置一词。

日头西斜,树影斑驳在院里投下阴影,周士武说起买米的事儿滔滔不绝,外边和清源镇大不相同,委实叫人羡慕,魏栋走的地方多,周士武说的地方他自是去过的,问起佐料粉的生意,索性让周士武在铺子寄卖,周士武瞄了眼黄菁菁,见黄菁菁点头,爽朗应下,答应给他分红。

谈话声不绝而耳,下地做农活的人回来了,周士武和周士仁忙着弄晚饭,先从堂屋退了出去,喝的茶是去年摘的花晒干的,有股清香味,全毅喜欢得很,黄菁菁让老花回屋给他装些,花茶添了糖,很淡的甜,妇人们喝着也喜欢,黄菁菁说了哪些花可以泡茶,她嗓门大,但夹杂着喜悦,入耳尖锐,却不叫人觉得丢脸。

因着他们夜里要回镇上,吃过饭,黄菁菁没有挽留,给魏栋装了些灌的甜腊肠,全毅家送了茶叶,几乎每家都送了礼,周士文送他们出门,周士武忙着把借来的桌椅碗筷还回去,赶着牛车先走了,周士仁帮着他打下手,村里人坐着牛车,顺路就回了。

剩下的肉和菜黄菁菁分给村里人让他们带回去了,她知道,大家是给她们面子,没有在饭桌上狼吞虎咽,你争我抢,依着往回的情形,大家是要哄抢一空的。

送走了人,周士文折身回来,脸当即沉了下来,黄菁菁不明所以,见刘慧梅慢吞吞的跟在身后,低着头,不吭声,知道两口子又出了事,她没有多问,只是说道,“天黑了,你和老大媳妇带着大双小双就住这边算了,桃花和梨花睡堂屋。”

桃花她们有时候挨着她睡,睡前要玩一会儿,更多的时候睡在堂屋的炕上,还有间屋子,周士文他们是睡得开的,被褥也有。

“不了,我和二弟三弟一起回去,明早再过来,娘,时辰不早了,您和花叔早点休息,院子明天收拾都来得及。”周士文叮嘱了句,回屋左右手抱起大双小双走了出来,刘慧梅站在他身侧,敛着眉,好几次欲言又止,黄菁菁叮嘱他们路上小心些。

周士武把最后的桌椅装上牛车,小声和黄菁菁说了原因,刘慧梅想回镇上,知道他要拉桌椅腾不出牛车,说坐全毅兄弟的牛车回去,周士文听着才冷了脸的。

“娘,大哥大嫂的事儿您别掺和,她素来瞧不起咱家,以为娘家的事儿让她醒悟了,如今来看,没有半点改善。”周士武不喜欢刘慧梅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去年刘慧梅回村,态度和善,又帮着家里干活,怀着孩子也不曾抱怨过一两句,他打心眼里敬重她,谁知道,旧态萌,看不起人。

黄菁菁皱了皱眉,看着兀自走在最前的周士文,哀叹了声,“她这性子,我看往后还得闹出事,我是不管了,就是觉得你大哥不好做。”

“她把我们当家人我们就把她当家人,她要看不起人,我们也犯不着给她好脸。”周士武拍拍周士仁的肩膀,让他赶牛车去村里,几步上前,和周士文并肩走着,顺势接过他怀里的孩子,“大哥,我替你抱着。”

周士文应了声,把小双递过去,眉梢尽是怒气。

月上柳梢,清冷的照着院子,东屋传来女子细细碎碎的哭声,夹杂着低声的质问,男子寡言的回了几个字,之后再无动静,院子里静悄悄的,哭声刺耳,后半夜,声音才渐渐消了。

天不亮,东西边屋子的门开了,屋里亮着烛火,微风吹拂得烛火东摇西晃,走出两个身形高大的汉子,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看向夜里哭声传来的方向,摇摇头,拿着砍刀,前后脚出了院子,周士仁走在后边,沉默再三,提及昨晚的事儿,“大嫂照顾两个孩子已很吃力,会不会一时半会想不开?”

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周士文说了什么他们听得清清楚楚,周士仁琢磨着要不要劝劝。

“大嫂什么人,比你我聪明多了,哪儿会想不开,大哥说得不错,要是不能孝顺敬重咱娘,犯不着嫁到咱家来。”他凡事有一说一,刘慧梅收黄三娘的礼就是不对了,吃过饭一个人陪着镇上来的妇人,冷落他娘,让他娘去院外洗碗筷,别人家怎么着他不懂,但凡稍微有点心的都会好生把黄菁菁介绍给那些人认识,她倒好,抱着孩子,跟菩萨似的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想回镇上不直接说,低声询问全毅媳妇,会让人怎么想黄菁菁?

内里门道多,黄菁菁不在意是她肚量大,不和刘慧梅一般见识,刘慧梅真仗着生了儿子就能横着走了?

周士仁想了想,便不再为刘慧梅说话,“还是你和大哥看得明白,说实话,听见大嫂和全嫂子嘀嘀咕咕,我心里也不太受。”黄菁菁不是是非不分之人,刘慧梅有什么心思当着面说出来,黄菁菁不会非留着她在村里。

刘慧梅这样做,弄得好像是黄菁菁蛮不讲理,硬要把她留在村里伺候人似的。

他娘不是那样的人。

刘慧梅拐着弯坏他娘的名声。

“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她若是不知好歹,往后有她后悔的时候,走吧,不聊她了。”周士武说起卖佐料粉的事儿,魏栋答应在铺子寄卖,以后用不着周士仁去镇上,周士仁可以和他一起去外镇,两个人速度快,早卖完早收工回来。

周士仁应了声好,朝着山里去了。

黄菁菁醒来外边的天已经大亮了,院子清扫得干干净净,后院的背篓不见了,她扯着嗓子朝外喊了声,河边传来老花的回应,“四娘,河边洗衣服呢。”

黄菁菁推开院子的门,便看老花蹲在河边,手里握着棒槌,捶打着衣衫,身后垫了件衣衫,米久坐在上边,扯着旁边的草往嘴里塞,黄菁菁问道,“背篓怎么不见了?”

老花斜着身子,把米久手里的草夺过来,抱起他走向黄菁菁,暖融融的阳光打在他身上,仿若镀了层金光,“桃花跟着老大出门割猪草去了,饭菜在锅里温着,你吃了没?”

“没,肚子不饿,他咋想着割猪草去了,昨天孙达媳妇说他们地里有很多,这两日要拔草,给咱背过来。”村里养猪的人家不多,平日赵家和刘大他们有猪草都会背过来,省了她很多事,周士文怎么想着割猪草去了?

老花把米久给黄菁菁抱着,望着不远处的山头道,“他说没啥事,去山里割猪草,顺便砍些柴回来堆着,老二老三砍的柴挑到镇上卖,他砍回来的柴给咱烧。”周士武和周士仁勤快,哪怕卖佐料粉挣了钱,但每天天不亮就去山里砍柴,几乎成为习惯了,说是往后去镇上顺便拖去卖了,有了牛车,愈不能懒惰。

“他难得有空,昨天魏栋才说今天出门进货,接下来就得连着忙好几个月,他怎么不歇歇?”家里的事儿不多,黄菁菁希望周士文回家能稍微放松下,而不是换个地方继续干活,农忙的时候就算了,这几天还不忙呢。

老花替米久理了理衣服,说道,“他随你,一天到晚闲不住,你把早饭吃了,没啥事要忙了......”

黄菁菁抱过米久,擦了擦他嘴角的泥,转身回去了,河边的妇人们羡慕不已,近些天,几乎都是老花洗衣服,洗完衣服割猪草,两人就两亩菜地,需要忙活的农活不多,算下来,黄菁菁都没啥事了,哪像她们,睁开眼就有忙不完的活。

不一会儿,村里卖篮子的人来了,老花让他们进屋,待会把赵二两叫过来看了后说,专心致志洗着手里的衣衫。

黄菁菁背着米久去菜地转悠两圈,遇着从山下回来的周士文,他背着背篓,肩头担着柴捆,桃花和梨花走在前边,眉飞色舞说着什么,周士文不住点头,她喊了声老大,周士文抬起头来,深邃的五官被笑意衬得柔和了很多,“娘,菜地的菜苗长势好,没长虫,我看过了,您别担心。”

“嗯,前后院堆的柴火一年都烧不完,你急什么,难得回来,休息两天才是。”黄菁菁走上前,欲接他的背篓,被周士文侧身躲开了,“娘,您背着米久,背篓给您也没法背,走吧,我不累。”

他在铺子要帮着卸货,力气大着呢,这点对他不算什么,和黄菁菁说起一桩事来,“我和慧梅说过了,我这回去镇上,她就在村里住着,镇上开销大,花那么多钱不值得,待大双小双大些了再说。”

他语气平平,嘴角勾着笑,要不是黄菁菁知晓昨日的事儿,还当两口子商量好的,刘慧梅的性子,哪是在村里待得住的人,她沉吟道,“镇上买东西方便,又能给你洗衣服做饭,让她去镇上吧,大双小双住惯了镇上,怕是认地方了。”

“不碍事,他们月窝里就是在村里的,要认地也是认老屋,我一个人在镇上能照顾自己。”周士文嘴角的笑淡了些,腾不出手搀扶黄菁菁,只得让她慢些,刘慧梅认为家里有钱了,她们在镇上买宅子是早晚的事儿,想让大双小双在镇上长大,往后高人一等。

家里的银钱是黄菁菁琢磨出来的,用着他娘挣的钱,却嫌弃他娘粗鄙,周士文没法不当回事,刘慧梅识大体懂进退,他娘前年生病那件事之前,他全心全意信任她,为了缓和她们的关系,手里的钱财全交给刘慧梅,让她交给黄菁菁,想着看在钱的份上,黄菁菁不会为难她。

结果呢,他娘生病,二弟来镇上找她要钱,她竟然冷嘲热讽通,害得栓子被卖了出去,此后,他给她机会,结果让刘家人钻了空子,人都有私心,他也不例外,他没法容忍对他娘阴阳怪气的人,尤其他娘每一件事都尽量照顾她的情绪,想着她生了两个儿子不容易,她却愈得寸进尺。

周士文打定主意不带刘慧梅去镇上了,“娘,我想过了,我一个人在镇上,那间院子有些大了,我寻思着租个小的宅子,一间屋的也成,省些钱出来。”

“你咋想的?想省钱在镇上买宅子?”黄菁菁走在前边,步伐滞了滞,转身望着周士文,半晌后继续往前走,认真道,“买个宅子是好事,租别人的宅子始终没有住自家的自在,你打听过镇上的宅子要多少钱了?”她原本的想法是省些钱出来今年在镇上买宅子的,买了牛和猪,办酒席又花了不少,真的拿不出多少来了。

周士文急忙摇头,“不是买宅子的事儿,我一个人,住那么大的地方浪费了,换个小一点的。”

现在的住处是东家得知刘慧梅要来镇上帮他找的,租了好几年了,租子一年付一次,下个月就该交租子了,他想搬出去,租个小点的地方,远些也成。

“你那地方还不小啊,就那么住着吧,平时来个人也住得开,家里条件好些了,没得人越过越节俭,咱挣钱不就是想过得好些吗?”黄菁菁不肯答应,望着前边的桃花和梨花,慢悠悠压低了声音,“你媳妇生了两个儿子,想在镇上扎根无可厚非,你莫较真,在镇上做工这么多年,买个宅子是正常的。”

有些话,周士文本不想和黄菁菁说,此时听她说起,心头百般不是滋味,她娘都懂得为刘慧梅着想,以己度人,刘慧梅怎不考虑他娘的情绪?

“她很早就和我说过买宅子的事儿,我没往心里去,手里有钱了,她再提,我觉得有理,以为她是想大家过得自在些,没料到竟然生出她看不起村里人的心思来,大双小双的百日宴在镇上办风光又如何,教不好孩子,以后吃苦的日子在后头。”

人要脚踏实地,否则迟早会栽跟头,他不能由着刘慧梅,让她把孩子也教坏了。

黄菁菁没有为刘慧梅说话,心底叹了口气,“让她在村里住着不是法子,大双小双大些了,你总要陪着他们,教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

“娘,我知道的,大双下双还不会说话,大些了再说吧。”

黄菁菁见他主意已定,没有多劝,毕竟孰轻孰重,她心头拎得清,刘慧梅和周士文真有什么,她肯定是偏袒周士文的。

周士文天天砍柴,后院堆积了很多,他回镇上的时候和刘慧梅聊了一宿,夫妻这么多年,还是头回。

周士文心头不是感激刘慧梅的,她嫁进周家的时候,几个弟弟没有成亲,田地的活要她做,她早出晚归,为此亏损了身子才怀不上孩子,曾经的苦日子都过来了,眼下更该懂得珍惜,而非肆无忌惮挥霍黄菁菁对她的包容。

周士文自认为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刘慧梅怎么做,就看她自己了。

刘慧梅不跟着去镇上,村里人不由得好奇,去小河边洗衣服还问老花,老花镇定的说他不知道,大家又转去问黄菁菁,黄菁菁说的倒是多些,大双小双年纪小,镇上整天关在院子里,闷闷不的透气,乡下视野开阔,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利于孩子育。

这话听得村里人自豪不已,镇上有钱又怎样,四周是墙壁,哪像乡下,田野绿幽幽的一片,风景秀丽,庄稼喜人,吹在脸上的风都是甜的。

这话传到刘慧梅耳朵里,她讽刺的掀了掀眼皮子,难怪说乡下人没见识,哪儿知道镇上的有钱人家住的宅子,假山水榭,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只是想到黄菁菁去镇上就只见过她住的院子,不知晓有钱人住的院子长什么样子也是自然。

她不爱去老屋,老花天天会送鱼汤过来给她补身子,村里人称赞老花这个后公公比亲爹都好,刘氏娘家人什么德行,大家都是见识过的,比老花差远了。

老花经不住夸,一个劲说是黄菁菁让送的,村里别提有多少人羡慕刘慧梅命好了,整个村里,婆婆压制着儿媳,好吃懒做要被骂个狗血淋头,没分家的人家,有些儿媳甚至吃不饱饭,哪像刘慧梅,婆婆把她当菩萨似的供着。

为此,想嫁给周士武的姑娘多了不少,大胆些的姑娘甚至直接跑周家门口候着,又或者来新屋,在黄菁菁跟前献殷勤,猪草一背篓一背篓的往门口倒,闹得黄菁菁哭笑不得,把院门口当猪圈了。

她和周士武说起此事,周士武面无表情,佐料粉生意好,外镇好几户人家和他签了契约,五年之类买他们家的佐料粉,他早出晚归,没空理会那些人。

他弯腰帮着黄菁菁把院门口的猪草装进背篓,说道,“她们都是冲着您来的,上赶着给您当儿媳妇呢,冲着您对大嫂的好,谁不想嫁进咱家?”

老花天天送汤,刘慧梅却不冷不热,活该欠了她似的,依着他说,犯不着过去让刘慧梅给脸色看,刘慧梅和周士文,迟早要分,不会长久的。

“娘,您说,大嫂咋就不知足呢?”穷的时候刘慧梅想把他们甩开分家自己过日子,如今挣钱的是他们,她还是想甩掉他们自己去镇上过日子,他以为,依着刘慧梅的心思,刘慧梅会找刘氏学拿捏的手艺呢。

不往这方面想就算了,越想就越觉得哪儿不对劲,刘慧梅怀孕的时候还说过让刘氏忙不好意思,孩子生下来了反而没了动作,太不符合刘慧梅的性格了。

而且刘慧梅若是学了按捏,以黄菁菁一碗水端平的性子,钱是要重分的,干了活分得多,刘慧梅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镇上买个宅子,如何会放弃到手的挣钱的机会。

他提着背篓起身,凝视着黄菁菁圆润的侧脸,脑子里忽然冒出个想法,脸色煞白,浑身冰凉,铜仁急剧收缩着。

黄菁菁见他脸上血色全无的愣在原地,慈祥道,“怎么了?”

“没?娘,我……明天赶集……有没有买的?”他磕磕巴巴,竟有些语无伦次。

黄菁菁不明所以,徐徐道,“栓子的笔毛了,得买新的,纸也快没了,买回来备着,再买两根猪蹄和豆腐,米久要吃,对了,看看有没有字帖,买点回来,让栓子跟着练。”长一岁了,栓子稳重了很多,从学堂回来不会想着玩,认认真真练字,黄菁菁看过他的字,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她全为他收着,找出来给周士武看,一副与有荣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周士武有些心不在焉,老花在边上看着,缓缓评论了两个字,死板。

黄菁菁嗤笑,“我看你的字也就工整些罢了,栓子多大的年纪,态度最重要,别说得你很厉害似的。”

老花哭笑不得,黄菁菁把栓子写过的纸收着当宝贝似的,来个人就恨不得拿出来炫耀番,他举起桌上的纸,仔仔细细看上边的字,“我说了两个字,你就说了一长串,不知情的以为我看不起栓子的字呢。”

米久坐在他腿上,撕了一角纸就往嘴里塞,墨迹被口水染湿,嘴唇和舌头皆成了黑色,老花面色大惊,掐着他两腮让他吐出来,米久喉咙一动,稳稳当当全咽了下去,老花用力迫使他嘴巴张开,米久上下两边冒出四颗牙,他不敢把手伸进去,但看嘴里空空如也只得无奈的松开手,讪讪瞥向对面坐着的黄菁菁,支支吾吾道,“米久速度是愈快了,你也看见了,乍眼的工夫就把纸吞进肚里去了。”

黄菁菁倪了他眼,收起桌上的纸,“抱米久洗嘴巴,吃了闹肚子就知道厉害了。”

周士武魂不守舍,没有插话,“娘,我想着还有点事,先回去了。”

刘慧梅的反常不是没有原因的,一定有她不得不离开的理由,又或许是有她不敢面对的人,到了屋后,他忍不住看向山坡的坟头,清明那天,他和周士仁上山烧了纸钱,还把桃花梨花他们带去了,依着他的意思,想让周士文回来的,他们几兄弟,该好好在坟前磕个头的。

山坡干干净净,偶尔有鸟雀驻足上边,探着脖子,四下张望,他眨了眨眼,眼神有些模糊,他谁都没有忘记,不曾忘,也不敢忘。

孙婆子被关在家很久了,她住的屋子落了锁,窗户被钉得死死的,只留了手掌长的缝隙,饿了有人送饭,尿痛里的尿屎有人倒,换下的衣衫有人洗,只是,不能随意进进出出。

起初她闹过,但所有人皆无动于衷,慢慢她就妥协了,安静下来,反而想清楚了许多事,回过往,才明白自己犯了个大错,唯一的错误,就是轻信周士武的话,周士武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性子,如何会为她好,她有今天,完全是周士武造成的。

因此,听到周士武的声音传来,她浑身汗毛直竖,趴在窗户边,从一条缝里往外看,“周二,你还来做什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